首页 / 教育职场 / 中国前女主播英国创业:把英国戏剧带回中国

中国前女主播英国创业:把英国戏剧带回中国


出了伦敦的查令十字街地铁站,就看到熙攘的人群穿梭在繁华的交叉路口。这里是剧院林立的伦敦西区,不管是初来乍到的游客还是生活了有些年头的当地人,都对这里有着难以言说的喜爱。我拐了几个弯,走进了一栋办公楼,今天约的采访对象还真是应景,因为她的创业与戏剧有关。

从我见到谢已那一刻,到离开她的办公室,我的大脑一直在飞速运转,消化着她快于常人的语速和脑速。与我之前采访过的创业者相比,她的气场更让人感到愉悦,她总是说着说着自己就笑了,但这并不妨碍你感受到她的聪明——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完成最多的事。




谢已本科毕业后在中国一家电视台工作,她曾是一名女主播,也在幕后做过电视节目和纪录片制作。在英国攻读完两个硕士学位后,她仍然做回了与老本行有关的工作,“但我其实是一个比较活泼的人。我的爸妈是文艺青年,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我对现场表演特别感兴趣。在工作了两年后,我觉得屏幕的艺术始终和你隔着一层荧光屏。而现场表演有更多可能性,会让人脑洞大开,眼前一亮。”这成为了她创业的原因。

创业前,谢已做的第一件事是聊天。筹备创业的三个月里,她走遍了全中国大大小小三四十个剧场:认识剧场经理,了解场地租金,在与相关负责人聊天的过程中不断收集行业资讯。正如她所说,“我是一个胆子大、爱闯、说干就干的人。

她创办的WE公司,业务出发点是英国戏剧在中国的巡演。“在英国签一个剧比较直接,安排好时间并支付费用。”她说,“可中国在这方面更加复杂,变成‘我拿戏,中国合作伙伴接戏’这种运营模式。不过大家都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很省力。”

谢已在中国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是北京典雅天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那段时间她光顾了不少剧场,尤其是新维克剧院(Young Vic)、老维克剧院(Old Vic)和多玛仓库剧院(Donmar Warehouse)这类注重传统戏剧的剧场;艺术节她也没有放过,比如爱丁堡艺术节、伦敦国际戏剧节和伦敦默剧节等。“中国合作方比较了解国内的市场需求,那边的落地工作交给他们。”

但谢已也坦诚地告诉我,做巡演只是一方面,她一直在探索其他项目,直到一次她在伦敦观看了《爱丽丝冒险奇遇记》环境戏剧(也称浸没式戏剧),不仅被其精巧的设计折服,而且新的想法也随之而来。

获得戏剧版权并在中国汉化重新制作,这种接地气的模式《战马》其实已经用过了,但环境戏剧这一类型还没有人踏足过。中国观众对环境戏剧不多的认识,仅仅来自于孟京辉导演的《死水边的美人鱼》和何念导演的《消失的新郎》两部作品。“选择这个时机推广环境戏剧机会比较大,竞争压力也没有那么大。”谢已说道。

当我问到为什么第一个制作的戏剧要选择《爱丽丝冒险奇遇记》时,她说,看完这部剧她的第一反应是:“被刺激到了,还可以这么玩?观众在不同的房间穿梭,自己去思考并寻觅故事的线条,打破思维定势,用不一样的视角读一个你已经熟悉的故事。”

“书里有一个情节——通过‘吃掉我’和‘喝掉我’可以变大或变小,但在戏剧环境里人的大小是不可以变的。但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好观看体验,剧组利用视觉幻像的科学技巧,在观众站在房间左边或右边的时候,通过相对空间布局,‘感觉’自己变大或变小了。我觉得这招儿很聪明。你还要选择是吃掉一个糖果还是喝掉一杯饮料,满足了对《爱丽丝》的幻想,感觉自己就是爱丽丝。变大和变小会走不同的路径,不同道路上的物品也相应地放大和缩小。你可以和朋友选不同的路,一直到最后一幕才会重新相遇——这些都是很有趣的设计。”

戏剧制作也会带来巨大的附加价值。主人公吃的糖、喝的水、玩的卡片都可以制成商品来卖。戏剧演出搭建起来的场景在演出之后,也可以用于举办主题派对、下午茶和进行艺术拍照,  “收入来源不是单纯只靠戏剧票房,但制作周期很长,需要投入的经历也会比较大。”

谈到衍生产品,我问起了她正在为之忙得焦头烂额的戏剧教育项目。在与国内行业人士交流和推进《爱丽丝》的过程中,谢已发现了一个缺口:中国音乐剧发展势头很猛,观众越来越多,制作量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一种即将流行起来的娱乐形式。很多学校都着手开设音乐剧专业,但却缺少师资、生源和顶级制作人,这些空白都需要教育来填补。

“我在拿戏的过程中正好积累了这些资源,后来发现教育的需求甚至会大过观众的需求。公司觉得如果这个市场一旦做好,就是开了一片活水,把教育和戏剧制作打通,源源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

当谢已把这个想法传达给蒙特纽表演艺术学院(Mountview Academy of Theatre Arts)时,校方也有些激动,这个刚过完70岁生日、全球首屈一指的音乐剧培训学校,正摩拳擦掌准备开拓国际市场,没想到就碰到了胸有成竹的谢已。

谈起蒙特纽表演艺术学院,谢已立刻露出很钦佩的神情,这所由朱迪·丹奇(Judy Dench)执掌的学校,拥有与音乐剧有关的一切专业:音乐剧作曲、指挥、编剧、表演等等,“学校的暑期班已经很成熟了,而我带来的中国学生更可以体验‘中国定制版’课程。它加了一些更适合中国学生的内容,中国音乐剧的舞蹈大多数是现代舞和中国古典舞,所以也加入了在中国不那么容易学到的东西,比如踢踏舞、芭蕾和莎士比亚。”

我很好奇,不知道谢已如何获得这么多英国剧院和高校的信任,而她说了一个词——真诚。“在戏剧方面,我虽然不是拥有最多知识和经验的人,但英国人很开放,愿意和你对话。如果我喜欢一部剧,我会直接以粉丝的身份和制作方聊聊天,他们可以感受到我的真诚,慢慢建立信任。”

谢已在戏剧教育领域的第一次尝试,是刚刚结束的寒假戏剧体验项目。即使规模不是很大,只有十几个学员,但招学员的过程十分困难,“很多人感兴趣,但真正能来的寥寥无几。令我欣慰的是学员们都觉得很过瘾,每个人都直观地看到并体验了英国音乐剧人才的培养过程,对英国戏剧有了更完整的了解。参加体验项目的学员,也有不了解戏剧的人,但通过参加活动,觉得收获很大,回味无穷,回去后和亲戚朋友也有了更多谈资。”

谢已又说:“与伦敦西区的著名演员和制作人对谈,到著名剧场后台参观,如探访《西贡小姐》和《悲惨世界》原班人马的工作坊——即使是英国本地人,也不太容易有机会走到幕后去体验。”

接下来,谢已想要专注于音乐剧专业教育,与中国的艺术高校合作,组织学生来英国进行培训,或者邀请英国老师去中国授课。“在中国,学习和就业是直接相关的,如果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不会花这个钱,所以我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公司会继续把英国戏剧引入中国,一方面也帮助艺术高校培养戏剧从业人员。”

谢已说到,过去的每一段经历都是创业路上的老师。做新闻时锻炼了写文案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做制片时教会了她如何有条理地、按时地完成工作。两个硕士专业的学习同样如此,“第一个硕士专业是艺术与媒体实践,就像名字一样,非常重视实践,一整个学年的最终目标就是独自做一个艺术项目。这期间我需要不断与外界接触,有点像做生意:买材料、找群演和请摄像师。虽然很辛苦,但收获颇丰。这一年让我进一步融入英国社会。”

第二年的创意文化产业硕士学习则打开了她的思维——任何与文化有关的东西,甚至一个想法都可以成为产品。“比如一处名胜古迹,一般想法就是卖门票,但其实也可以做教育和旅游项目。”

她还说,做事先做人。公司创办还不到一年,得到很多前辈的指点、帮助和提携,甚至有些人还递来合作的橄榄枝,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馈。“虽然团队成员很年轻,但我们一直在汲取养分和经验。”

更多练胆儿的想法,都在等着谢已去实现。


本文出自《华闻周刊》第203期精装杂志,购买杂志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