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漂在国外,一天就没有根,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始终怀念着脚踏在中国的土地上那种实实在在的感觉……
(本报通讯员: 罗韵)
有这样一群华人,他们漂洋过海远赴英伦,求学,工作,成家,以青春热血灌溉这片陌生的土地。但面对语言和文化差异,国家和民族的重重隔阂,他们即使已经过上非常英式的生活,依然会在说起“去与留”的话题时,心情复杂。
“一天漂在国外,一天就没有根,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始终怀念着脚踏在中国的土地上那种实实在在的感觉”,29岁的产品设计师张永利说。
他高中毕业就来到英国留学,说一口纯正的伦敦音,持有英国护照,就职于一家小型设计公司,也通过自己的网站来接点私活。在他可预见的职业前景里虽然没有什么飞跃性的发展可能,但目前的收入颇为可观,除去日常生活,也小有积蓄。他远在中国的家人常常打电话来催促他贷款买房,结婚成家,彻底在英国生根。可是他心里始终有一个念头,就是回家。
张永利的家人觉得,他从小就出来,这么多年已经彻底融入英国的生活,回国度假的次数也不多,对中国的感情应该不深。
离开中国以后 才真正意识到国籍的意义
他的一个朋友在加入英籍、大使馆撕毁中国护照时,已经当爹的人,当场就哭了出来……
“其实我是在离开中国以后,才真正意识到国籍的意义,一直在国内的人反而很难明白这一点。英国是个开放的国家,这里有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太在乎自己的国籍,自己的政府,这就是我永远不可能跟他们一样的地方。说一句不时兴的话,其实从民国时期到现在的留学生的心声都是差不多的,就是你可以侮辱我个人,但不能侮辱我的国家。”
作为较早的一批留学生,张永利来英国的时候,中国人在这里还不算多数。
“那时候班里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就算再苦再累也要争气。很多人看不起中国人,可是他们并不认识中国人,我就知道自己的言行举动都很重要,在他们眼里,我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就代表了我的国家。”他按部就班地毕业,工作,考试,申请永居,最后加入英籍。可他仍然偷偷保留着自己的中国护照。
他说,很多英籍华人都是这样的。他的一个朋友在加入英籍,大使馆撕毁中国护照时,已经当爹的人,当场就哭了出来。他最近在认真考虑置业的问题,因为“英国租房的费用太高,这些年已经花费了很多钱在里面。买了房,以后自己不住了,也可以租出去,总比交房租给别人强”。
“过客感”难消除
张永利说,他在英国始终是个过客。他至今还是喜吃中国菜,读中文书,下载中国最新的电影电视剧和音乐,托坐飞机的朋友从中国捎带各种吃用,下班约同事们去唐人街宵夜,也只跟中国女孩认真交往。
讨论到英国出了名的高福利,他直摇头,说目前英国的经济状况江河日下,三不五时就有民众上街游行示威,“我到底不是这个国家的人,我有双手能工作养活自己,这是很光荣很应当的事,不需要他们的政府养。这样优厚的福利条件,当然会养出懒惰的国民,从小就不用功,只知道吃喝玩乐,家长和学校也不管,很多女孩小小年纪就做单亲妈妈。现在国家养不起他们,就吵吵闹闹的,说我们这些移民抢走他们的就业机会。我很高兴持有英国护照,可以飞到各个国家都很方便,但英国人永远不会把我们看做自己人,这种骨子里的不认同感是不可能消失的。”
张永利说,他在英国始终是个过客。他至今还是喜吃中国菜,读中文书,下载中国最新的电影电视剧和音乐,托坐飞机的朋友从中国捎带各种吃用,下班约同事们去唐人街宵夜,也只跟中国女孩认真交往。
他有一个稳定的女朋友,也持有英国的永久居留身份,但两人志同道合,都在等待着好的时机回国发展。不过,他们很担心自己是否还能跟上国内快速的节奏,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计划回国结婚,侍奉老父老母,生小孩,让孩子受中国的教育,以后会回英国买买东西,或者养老,但这里始终不是我们的家。我喜欢这里的生活,但我迟早是要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