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有17岁,是成都七中高二的学生。初二起研究《相对论》、《时间简史》、《量子物理》,品读罗素、儒勒·凡尔纳、叔本华。进入高中,英语93分,数学仅12分。她叫刘溪韵,刚写完一部20万单词、全英文382页书籍《在我们时间前面的平行宇宙》,邮寄给英国剑桥大学。日前,英国剑桥大学招生办主任亲自给她回信:你在学术方面已经显现出一定潜力。
刘溪韵是双子座女孩,喜欢在KTV唱《友谊地久天长》或者红色歌曲,也喜欢思考不着边际的宇宙问题。有的学生笑她有点痴迷,她说自己是为了祖国甚至人类,没有什么不好。
没有家长的干预,而在书籍和自身特点中权衡选择发展的方向,对于个人而言,她已经成功了。
提笔初三写作科学论文
“那时的我,认为只有自然科学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于是给剑桥大学很多教授寄去了自己写的科普论文。”
刘溪韵开始拿起英汉对照辞典,阅读原版科普著作。刚开始,刘溪韵进展缓慢,一周过后,她就可以 “吃掉”一本稍微薄一点的科普书。
刘溪韵认为:自然科学越来越发达,可以让人们免受更多灾难。她对英国的学术氛围肃然起敬,对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梦寐以求,于是,她在剑桥官网上查找了300多位英国科学家、教授的邮箱,将自己写的科学论文发了过去。
论文的观点主要围绕她的理论“人类的终极使命是什么,是为了观察和探寻宇宙的美丽”而展开。但遗憾的是,刘溪韵仅仅收到一位科学家的回复,赞扬她勤于思考。
刘溪韵认识到,论文的读者范围毕竟狭窄,如果写成小说,那一定能赢得更多的关注。于是,她开始提笔写一篇叫做《未来世界》(现名《在我们时间前面的平行宇宙》)的小说。不为销量,却只为她心中的科学、哲学理论。
转折夏令营后的观点转化
有一年假期,爸爸妈妈送女儿去她魂牵梦萦的英国参加夏令营。在那里,刘溪韵偶遇了一位名叫罗杰·维特的记者,无意间讲了自己“在大脑植入包含高素质纳米机器人”的想法,没想到受到了抨击。
这位年过五旬的记者对她说:“如果如你所说,那人类就失去了矛盾和平衡,一个被制度和统一束缚的物种,缺乏了艺术、求索,终究不能长久。”
“但我也没有说植入所有的东西呀?只是植入核心知识,比如小时候对某个领域不想学,长大了又想用又没有时间学,那植入知识不是能更节约时间和生命吗?”……
这样,两人的争论从英国跨越过半个地球,交流从面对面变到网络,话题从植入记忆延续到无边无际。夏令营回国后,刘溪韵的思维再度被打开,她放弃了理科的听讲,专研各种哲学书籍,就连晚自习也溜到社团小组,补充此前的《未来世界》小说。
直到数学直线下滑,刘溪韵被老师“勒令禁止”:要好好读书。
成书382页小说邮寄给霍金
“我的理论不一定正确,有待更多科学家考证,但我希望通过不断地探索,有朝一日能为中国内地拿到‘诺贝尔’文学或者物理奖。”
不做任何感觉没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刘溪韵的办事准则,比如:不知道无数次考试有什么意义,她就不想学习。但罗杰·维特告诉她,你为何不能将考试看成是学习一种新的技能?她认同了,于是在高二开始补习数学。
学习忙了起来,如今,刘溪韵书籍的写作停留在了补充和完善阶段,但科学著作的阅读没有停止。她自己排版和对证每个书页,今年1月经过六易其稿,书籍终于出炉了。
此时,英国剑桥大学正举办“哲学与宗教论文比赛”,她邮寄去了论文和书籍。没想到,大学招生办主任亲自给她来了回信:你在学术方面已经显现出一定的潜力。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