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不适本土环境 不应市场需求 中国商学院发展陷入国际化“迷途”

不适本土环境 不应市场需求 中国商学院发展陷入国际化“迷途”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一些著名高校开始大规模的提出国际化概念,尽管中国商学院近年来在国际化道路上付出不少努力,但事实上,中国管理界在国际上的认同度并不高。同时,在不断追求国际化的过程中,不少商学院反而离中国本土市场越来越远。 国际化的现实忧虑 近年来,国内各大商学院几乎都在走着相似的国际化道路。争相进行三大国际认证,大量引进海归背景的教师,与国际著名商学院联合招生,开设全英文课程和双语课程,大规模选送教师国外进修,每年在国内举办数百场国际研讨会……然而,这样的国际化真的符合中国自身需求吗?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余明阳教授对此表示,“近十年来,中国各大著名的商学院在欧美管理学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字激增,每年都有巨大量突破。但是具有核心原创性成果的论文和产生影响的凤毛麟角。我们努力走国际化的道路,但是国际对于中国管理界的认同度并没有显著提高”。 远离本土需求 浏览国内著名商学院的网站可以发现,学院教师队伍中“洋面孔”越来越多,但此般华丽的教师队伍却导致了国内商学院的另一个担忧,那就是本校和本土毕业的优秀博士生几乎很难留在本校发展,这使得他们在读博士期间只能向实业发展,进而促使本土毕业的博士生整体质量下降,这对整个中国商学院的研究水准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而从当前各种现实情况来看,前来上课的老总副总们比起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似乎更倾向于建立人脉、拓展业务、寻求合作。项目课程就这样变成了“企业家俱乐部”。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余明阳认为,中国商学院要在国际化的道路中寻找到一条适合本土市场的道路就必须进行改革,在探索改革的方向时就必须做三方面的思考。 首先,商学院必须重新考虑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管理学必须要不断顺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商学院的研究应该在真正的管理上为中国的高校作出表率,否则商学院的教育和培养将缺乏说服力。而商学院现实管理状态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科界限深入鸿沟,课题选择缺乏战略性、原创性、根本性、系统性的规划架构。因此,商学院到了需要顶层设计的时候。第三、关注商学院的个性化,只有构成自己的独特性才能形成不可替代性。余明阳认为,中国的顶尖商学院目前的发展千篇一律,发展模式不尽相同。而在这方面,美国顶尖商学院的个性化建设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