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如山

见到陈先生时,他正在伦敦南肯辛顿故园会所的厨房里忙碌着,无暇和我们闲聊。过不多久他端了一个大盆出来,放在会所的大餐桌上。这是一盆乳白色的菜汤,汤里的内容不少,一小簇青翠的葱花漂浮在上面,散发着儒雅的香气。我盛了一小碗,用勺先喝了一小口,舌头在白胡椒的轻微刺激下,我的味蕾一下子就全都张开了。汤里除了米粉条外,还混杂了海带、鱼丸、芋头、蚝菇、杨桃片等食材。进到口里除了咸淡适中,味道鲜美以外,还伴随着一股酸甜味般的清香。陈先生向我们解释道,这不仅是他最喜爱的一道菜式,也包含着他长期以来极力推崇的烹调理念。 为了准备这道汤,陈先生使用了自己带来的台湾海鱼丸和芋头,他的鱼丸原材料是从渔民那里直接购买的。台湾的芋头小而酥软。他在做汤时喜欢放一点点白胡椒粉来提升香味。 就在我们尽兴地品尝时,陈先生重新返回厨房,不一会儿又端出了菜脯煎蛋,笋干烧肉以及虾米丝瓜等三道菜肴,看上去再也普通不过。
就像他在台湾的电视节目里表现的那样,在我们端起碗筷的时候,陈先生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他告诉我们他曾经在台湾先后开过十多家餐馆,可是这些餐馆全是非常小型的。比如在他开过的餐馆中,有一家只有十二平方米。正因为这样,陈先生才能专心致志,将他的注意力全放在菜式的选择和餐厅的设计上面。他选择的食材基本上都是从农民和渔民手里直接购买,以保持其最新鲜的状态。在环境设计上,他发挥自己的优势,亲历亲为。他可以采用回收的古董家具和大理石边角料来装饰自己的餐厅。这样一来既可以抵御现代生活方式可能带来的浮躁,又能让食客在一个艺术情调环绕的气氛中享受美食。他目前在台北市中心开的“四知堂”餐厅,在环境设计上更是书香味十足,充分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因此他的餐厅里经常聚集着台湾的商贾名流,文人雅士。 在菜肴的设计上,他坚持种类不能多,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在他的菜单中,许多菜他都添加了杨桃。对这种设计他很有成就感。他说到:“在越南旅行时,我尝到的菜肴中,有时会发现口中有酸甜的感觉,原来是因为厨师在烹调时加入了当地的杨桃。我当时就想,在我们台湾,杨桃树到处都是,其果实要比越南的漂亮多了。因此一回到台湾我就立即进行了试验,想不到这种独特的口味很得食客们的青睐。” 我们面前的虾米丝瓜也和刚才品尝过的例汤一样,除了虾米、丝瓜、姜丝,蒜以外,由于加进了杨桃,口里增添了一种淡淡的余香,很有热带地区的风情。
陈先生指着餐桌上的菜脯煎蛋又说道,这绝对是一道创意菜,一般人想象不出松软的煎蛋吃在嘴里时还可以体会到脆嘭嘭的鲜嫩感觉。这种菜材料简单,烹制更简单,如果食客中意,何乐而不为呢! “再拿笋干烧肉来说,这是你们上海人最爱吃的一道菜。”陈先生继续说道:“我在故园会所见到你们后忽然灵机一动,于时就采用了厨房里现成的笋干、花生米以及八角、花椒、黄酒、酱油和冰糖。我先将水盖过肉块后用小火焖,然后再用大火收干即做成了这道家常菜。”我用筷子夹了一块肉放进口里,发觉要比我们上海人平时吃的红烧肉更加酥软一些,也更加甜一些。我对陈先生说:“如果口味再浅一些的话,就可以不用吃饭而单独享受了。”陈先生听了以后不无遗憾地对我说道,“也许你们的笋干有些咸了”。
平时陈先生每年都会到世界各地走走,与同行们切磋和交流烹调艺术。同时寻找新的灵感和食材。而他目前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大陆和欧洲。每到一地,他必定要逛一逛当地的农贸市场。他不仅养成了欧洲人烹调时使用橄榄油的习惯,而且成为台湾橄榄油最热心的推广者。他每次来欧洲,必定会将当地最好的橄榄油带回台湾,除了自己坚持使用以外,也介绍给食客和同行们。 “对我来说,开餐馆不只是做生意,我要运用我的餐馆来推广我的烹调理念,展示我的个性和艺术追求。这就是我的人生观,是我这辈子终生努力的目标。”陈超文先生如是说。

陈超文先生是台湾一位著名的料理达人,从小学习美术的他对于厨艺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他经常会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畅谈他的烹调理念,久而久之成为了一名家喻户晓的优秀料理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