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玩界,成化鸡缸杯的传奇名头唯有宋汝窑器可以与其相提并论,为中国古瓷收藏者不可企及的追求。一来是数量少,据说全世界的流传有序的鸡缸杯仅有六只;二来是价位高,在明中期就被当成神器了。《神宗实录》中提到:“神宗尚食,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成化杯在现代的交易参考价是1993年在香港拍出的五百多万港币。如果今天拿出来拍,横向参考清三代的青花、粉彩和珐琅彩瓷器的拍卖价格,成化杯应该是要冲到一亿港币价位了。
成化瓷的艺术成就
图1:成化斗彩鸡缸杯 (图片由作者本人拍摄)
成化鸡缸杯用彩叫斗彩或豆彩,它是一种釉下青花图案加上釉上多色的彩瓷。斗彩应该是明宣德时期发明的,在成化朝被应用的出神入化。至于为什么叫做斗彩,则是众说纷纭,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应为通用专业术语。斗彩的画彩工艺是繁复的,先在胎坯上用青花细线条描画纹饰边,再上白釉,如窑高温烧成青花彩后,在青花纹饰轮廓内填色,再次入窑低温烧成。釉土彩有鲜红、油红、娇黄、鹅黄、杏黄、深绿、松绿、姹紫、孔雀蓝等,一般用3到6种色彩。
成化斗彩的线条纤细,图案画工细致详实,具有写生趣意。图案规整,以疏朗布局为主。纹饰中以青花勾勒轮廓然后填彩,其彩色紧守边线,纹饰显得精细生动。成化瓷纹饰常见有人物、花鸟、瓜果、山石、树木等,线条轻柔,造型简约。器物大多小件,以天字罐、婴戏杯和绘母子鸡的鸡缸杯等最名贵。它们胎骨坚薄,釉色淡雅,轻盈精丽。
成化后斗彩瓷器不太流行,主要原因是嘉靖、万历时期五彩多受青睐。嘉万时期的斗彩受到五彩的影响,加上胎体厚重,青花浓艳泛紫,图案变的繁密,色彩倾向浓艳,与成化淡雅对比较大。反正都是热烈色彩,人们就更倾向于艳俗的五彩瓷了。《明史》记载:“弘治三年冬十一月甲辰,停工役,罢内官烧造瓷器。”
康熙斗彩的复兴
康熙皇帝是文功武全的一代明主,在实现了政治清明后,有了追求艺术创造的时间和经济条件,他念念不忘历史上的瓷器名品,有计划地复制和学习经典之作,成化斗彩的典雅在康熙朝演变为艳丽清逸。接下来的雍正和乾隆二朝,瓷器精品如漫天灿烂的星辰,堪为精彩中国制瓷艺术的百年辉煌。康熙一个人的榜样和影响,在雍正与乾隆这后二代见到了传承,傲然挺立百年,是何等的了不起。
大英博物馆中国厅和大卫基金会展厅分别在显著的地方展示着成化的斗彩鸡缸杯(图1)和康熙斗彩鸡缸杯(图2),让我们有了观察实物的机会,来比较这二种极为类似的小杯子的细微区别。我们在多达十几次观看后,总结出一些心得,希望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图2:康熙斗彩鸡缸杯(图片由作者本人拍摄)
成化鸡缸杯以公鸡、母鸡、小鸡觅食为主题,陪衬以洞石和花草。空间留白较多,转动小缸杯,入眼的是一幅生动有趣的农家小院图,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成化杯着色稳定,纹饰精致,线条细劲清晰;而且成化的公鸡羽毛之上又覆以另一种色彩,形成复彩,使图案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物质感,这一点有别于康熙鸡缸杯的轻微卡通画意。
成化皇帝少年多劫难,被立太子,被废,又被复立,国耻父难,恶臣环顾。他经历了危机四伏的少年,心智可能是停留在少年阶段。然而,我们在成化皇帝最爱的鸡缸杯的画面中,看到的是柔和的天性和融洽的生活,让我更愿意相信一种眷恋之情。
康熙的斗彩尽力模仿成化,施彩淡薄,填彩准确。全器纹样以釉下青花勾勒,彩上再点缀上淡雅的色彩。康熙仿明成化斗彩虽然胎质很细,但少点玉质感,白釉不及成化的肥腴。康熙鸡缸杯绘画整齐,列如施红彩时用平涂填色,而成化的着红色用小笔有内及外点描,显然康熙斗彩不及成化杯的笔意柔和,而康熙杯则少了点眷恋之情。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