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上大学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妈妈料理的一日三餐,踏上自给自足之路。很多学校虽然有食堂,可海外游子,可以想象,食堂里吃的都是什么鬼?还卖得不便宜。
▲英国食堂标配
因此,留学生们不得不被迫将“手不能拿,肩不能抗”的自己,推向了厨房的战场。然而,结果往往是这样的:
▲连培根都能烧成炭
▲奶酪也烤不化就这么吃了
▲这本来应该是个蛋饼的……
▲准备煮意面,但没买锅,于是决定用这个塑料碗来煮
▲坨在一起的晚餐
▲香肠盖黎麦饭
▲那盘黑乎乎的无法辨别
▲好不容易做了一大锅,决定吃一个礼拜……
看完这些,是不是感觉再也不会饿了?
▲做菜引发烟雾报警器是每个留学生的必经之路,没错!
▲已经开始想念妈妈做的菜啦~看,多丰盛!
你或许在这一刻,突然开始想妈妈。也在这一刻才猛然意识到,那些看似平凡的家常菜,妈妈其实花了许多时间和心思来准备~
她一遍遍的问,你今晚想吃什么菜。你说随便。但她买来的,刚好都是你最爱的。看你吃得特别开心,她也会心满意足。可有些时候,你眉头一皱,道一声“咸了”,像一个食评家,抿几小口就说吃饱了,碗也不收,筷子也不洗,一屁股瘫到了沙发上……
你原来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现在你才意识到“妈妈凭什么给你做饭”。做一顿饭,原来这么繁琐,从买菜、摘菜、洗菜、调汁、切蒜到炒菜,做饭2小时,吃饭10分钟,如果不是因为爱,谁愿意去受这个累?
▲妈妈做的早餐VS你烤黑了的吐司
▲妈妈煮的面VS你的清水柠檬泡
▲妈妈从烤箱里端出来的甜点VS你从烤箱里端出来的超市鱼条和薯格
▲妈妈包的饺子VS你煮的饺子
▲就更别提这种只有家人才不辞辛苦愿意做的大菜了!
跑去国外/外地念书,人们往往是想证明自己长大了,翅膀硬了,可以离开家了。可一顿糟糕的饭之后,你或许才感到自己真的是长大了,能够理解一餐一食的不易,开始感恩父母的付出与劳动。
▲有妈妈po上女儿自己做的三明治,欣慰的说,18岁的她已经在练习去大学读书的烹饪技巧啦。看到她做的奶酪热狗三明治,为娘放心了!
华闻君忽然想起刚来英国念书的那会儿,也是“厨房白板”一个。凭着“天赋异禀”,做出来的番茄炒蛋依然是“硬硬的番茄和完整的蛋”。可当年的自己居然特别满意……(图片还翻到了~献丑~)妈妈当时还鼓励说,“做饭不用学,需要用时自然就会了。”
▲若干年前不成熟的番茄炒蛋与煮青菜
异国的留学生活,细想想,有一部分都是与做饭有关的。一个人在外读书,更能感受到“一日三餐”有多么具体。有时与同学们经常欢聚一堂,每人贡献一道自己会做的菜,也是在国内体验不到的有趣社交方式。
▲留学生聚餐:晒晒这礼拜伙食,留学生们都是料理好手啊。
▲宅男留学生:主菜和甜点自己都会做了。
▲留学厨房:解锁大菜——“扣肉”。
▲留学新技能get~摄影与做菜。
一整段留学生涯过后,有一拨留学生或许发现厨艺并不适合自己,于是继续用泡面和速食果腹。
另一拨留学生则解锁了自己的做饭新技能:
以至于国内的朋友总是笑说,是去国外进修的“厨艺学校”吧!
你属于哪一类?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