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轻阅读 / 欧洲华人女子图鉴:这些折腾和小确幸只有自己懂

欧洲华人女子图鉴:这些折腾和小确幸只有自己懂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华闻派”(ukwutuobang)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前一阵子热播的网剧《北京女子图鉴》,被塑造成一部解读现代都市女子的手册,讲述了以陈可为代表的独身女性在北京真实的恋爱与生活。

现在,接档播出的《上海女子图鉴》,又把“沪漂”女性的奋斗史搬上了电视荧幕。


其实,在欧洲,也有这么一群在各地打拼的华人独立女性,她们现在已经三十多岁,在海外生活了十多年,她们也曾经怀抱梦想出国留学,有的人在冰天雪地的北欧,做人生的主人,成为了公司合伙人;有的为了爱情,放弃了在伦敦的优越生活,回到北京,却重新面临“融入”的困境;也有的人过着朝九晚五的平静生活,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在她们的身上,也许你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丹麦16年,从小留学生变成霸道女总裁

曹莉敏

坐标:在丹麦哥本哈根生活16年

年龄:36岁

状态:开元旅游北欧公司合伙人

“虽然从小吃了不少苦,但是这些付出为我后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回想起来这让我能够在人生中占据主动,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为公司合伙人,莉敏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就是代表公司出席各种活动。她典型的一天常常是这样的:一早赶到会场,在持续全天的会议上充满激情地给客户进行介绍,客户多的时候常常忙到中饭都来不及吃。

会议通常在晚上五点多结束,紧接着,莉敏又进入晚餐的社交时间,就这样,一直持续到深夜。

第二天,她照常很早起床,画好精致妆容,拿出战袍披挂上阵,精神饱满地出现在会场。如此往复。

“自己当老板以后,工作强度会比之前更大一些,但是这些和我小时候练功时吃的苦相比,这些根本不是事儿。”她说。

莉敏出生在杂技世家,从小在上海长大,爷爷是著名的北京天桥飞杠艺术家飞飞飞(艺名)。小时候,父亲要求莉敏每天早上五点起来练基本功,练完功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学校上课。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父亲就带莉敏去舞台上演出。这段经历不但让莉敏从小就更勤奋肯付出,也让她形成了外向和自信的性格,对现在的工作可以说得心应手。

在莉敏高三那年,父亲朋友的女儿要去丹麦读书,问起莉敏。之前对丹麦完全没概念的她和父亲一起拿出地球仪转着找丹麦,因为国家太小硬是没找着。 

然而没想到的是,莉敏在高中毕业后来到丹麦求学。

这是十几岁的莉敏长这么大第一次完全离开家人,开始独立生活。她暗暗下了决心,要自己养活自己。

第一年寒假,莉敏找了一份距离很远的工作。需要先搭火车,再骑一个小时单车。有一次下班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莉敏还忘了戴手套,她就从火车上找了两个垃圾袋缠在手上保暖,一个人往家骑。

北欧的冬夜不但极冷,那种浓重深邃的漆黑也让人绝望。“那时候就感觉到大自然的力量太强大了,那段路就是男生骑,可能都会害怕。我单车前面有五个车灯,后面有三个车灯,都开着,硬是照不亮,看前面的路完全就是一团漆黑。心里特别希望月亮能出来,能稍微有点亮光照着我。”

后来终于到家,莉敏直接钻进被窝,但是腿已经冻僵了。她裹着厚被子,俩小时也暖和不过来。她只好去浴室,把水开得特别烫去冲腿,这才把腿冲热。


第一次从丹麦回国看望父母,已经是莉敏去丹麦两年之后了。刚一走进家门,妈妈一看到她就掉眼泪了。因为妈妈发现莉敏回家时候穿的衣服,和离开家的时候是同一套。这和莉敏在国内时候买东西,常常不看价格的习惯完全不一样。

“刚出国那两年,一切都是陌生的,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特别没有安全感,就算有钱在账户里放着也不敢花。那时候开始意识到钱是有数的,要自己做规划。”

大学毕业以后,莉敏进入北欧最大的旅游公司工作,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满的时候,莉敏的业绩是同组两个同事的业绩总和的两倍。

“当时就靠两个字:疯狂。”

作为一个刚毕业的新员工,莉敏既没有积累的老客户,语言技能也不如本地人。但是莉敏找到了一个突破点。“我比较了解中国同学的心理,像大家逢年过节要回国,我看到北欧航空出了一个特价活动,我就跑到学校去做推广,一次就谈下来一百多单。那时候疯狂到只要看到黑头发的人就跑过去发名片。”

莉敏在那家旅游公司一做就是十多年。一个稳定的工作平台给莉敏提供了自我实现的机会,也通过工作让莉敏逐渐得到本地同行的认可,建立起自己的社会资源和朋友圈,也拥有了美满的家庭,在丹麦扎下了根。

2017年,莉敏离开那家开启了自己事业起点的公司,成为开元北欧的合伙人。“刚开始就做了一个很大的活动叫‘点亮哥本哈根’,我们策划要在丹麦三个最大的商场挂一千多个灯笼。“这个活动是国家旅游局发起,原定丹麦旅游局承办,因为筹备时间连一个月都不到,丹麦旅游局就把这块烫手山芋交到了莉敏手上。”虽然时间紧,但这是个国家级的项目,一定要做好,不成功便成仁。“莉敏回忆。

商场的活动计划通常是提前一年或者半年就做好了,临时改安排很难,莉敏好说歹说把项目硬塞进去,争取到十天展示时间。但国内来参加活动的老师只停留三天,还有七天空档,莉敏把能找到的朋友都拉过来救场。书法、茶道、民乐、舞蹈,莉敏自己也随时准备上台表演。“我还把我爸从中国叫来了,作为后备方案,实在不行就请我爸去表演魔术。”

这次活动让莉敏焦头烂额,但是也把烫手山芋变成了金字招牌。“之后国内的各种旅游推介会和论坛,只要是丹麦相关的都是找我们做。“莉敏说,“我为了工作很拼,但是我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很享受,并不是为了生计而去勉强完成一个任务。”

离开生活11年的伦敦,回到北京当“北漂”

Amanda

坐标:伦敦生活11年, 北京生活9个月

年龄:35岁

状态:刚离职

“过段时间要再找一份工作。2018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自己在北京融入得更好一些。”

Amanda是去年夏天刚刚从伦敦来到北京的,在这之前,她已经在伦敦生活了11年。“上周直接被北京满天的柳絮和杨毛放倒了”Amanda忍不住抱怨,“一呼吸脸上每个毛孔都在刺痛,在家躺了好几天。”北京的春天,除了干燥、雾霾和沙尘暴之外,铺天盖地的杨毛和柳絮是Amanda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她的身体对此的反应是直接罢工了。

伦敦是个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城市,温润,干净。在伦敦生活久了,人的免疫系统会像个被宠坏的孩子,变得难以抵御环境的刺激。

Amanda跑去北京的大医院问诊,医生问了症状之后认为是感冒,给她开了感冒药。她吃了三天,丝毫没有好转。痛苦难耐之下,Amanda根据经验自己翻出一盒过敏药吞下,第二天一觉醒来,症状果然轻了大半。

雾霾,能把人挤吐的高峰地铁,火炉一样的炎夏,虽然待的时间还不长,真吐槽起北京来,Amanda能说上一整天,但是并没认真想过要离开北京,因为她爱的人在北京。

Amanda和男友是在伦敦的一次聚会上认识的,比她大几岁,有着和她相似的豪爽、幽默、略带倔强的性格,两人一拍即合,感情很好。

交往第五年的时候,男友因为工作的关系要调回北京,Amanda彼时很是纠结过一阵子。对高中就到伦敦求学的她来说,伦敦已经是她的家了,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朋友圈,有她熟悉的一切。而北京对Amanda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但她还是和他一起来到了北京。对她来说,两个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水土不服,Amanda发现北京的工作方式也和伦敦差别很大。

Amanda十几岁到伦敦,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适应一个地方是很容易的。

在伦敦时,Amanda先后就职的几家公司虽然规模不同,但是流程都很规范,容易上手。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就让她见识到文化差异。

“有一次准备一份要给客户看的文件,文件打印纸上我们公司的title和字体和竟然每页都不一样。同事说前两年公司的英文名和字体调整过一次,但公文打印纸却没统一更换。这样的细节很多,有时候让人抓狂。”Amanda感慨。

因此,她在上周向公司提出了辞职。和水土不服相比,要适应一个地方的人文环境和社交文化才是更难的事。


Amanda打算休息一段时间再出发。从伦敦来到北京近一年,她一直在努力磨合,用一个词形容的话,她觉得自己一直在“拧着”。但她还是想和男友一起努力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

其实不管生活在哪,都会有数不清的事情让人想要吐槽,关键是有没有个贴心的人愿意听而且听得懂你吐槽。和爱人在一起的Amanda,对眼下的一切都有种随遇而安的淡定心态。“过段时间要再找一份工作。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自己在北京融入的更好一些。”她说。

转机往往出现在你多坚持的那一下

Dan

坐标:在伦敦生活10年

年龄:30岁

状态:WPP公司Business Director

“很多人可能被英国HR拒绝的时候就放弃了,但是我还是会试图让HR转变对我的态度,很多时候事情的转机就在最后那一点坚持。”

Dan第一次外出求学的国家其实并不是英国,而是德国。那是在大学的时候,她主修新闻学专业,选修课选了德语。大三那年,Dan的德语课才学了半年,学校里刚好有一个到德国交换半年的机会。一共只有三个名额,报名的三十多位候选人全是德语专业的同学。虽然只上了半年的德语选修课,Dan还是报了名。

“我当时想,我只学了半年德语,肯定不如其他德语专业的人说得好。我就精心准备一份自我介绍,背得滚瓜烂熟。面试的时候五六个人一组,面试官问谁先发言,我就抢先举手,第一个发言,很流利地把自我介绍说完了。给面试官的第一印象就特别好。”大家都介绍完以后,面试官又用德语提了几个问题,Dan没怎么听懂,也没参与讨论。但第一印象起了关键作用,最终录取的三个名额里面就有Dan。

在德国读书那段时间,Dan有时间就去欧洲其他国家游览,欧洲的历史和文化深深吸引了她。临毕业时,Dan申请了英国的研究生,2008年来到了伦敦继续进修。

英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让学传媒的Dan一见钟情,毕业之后,Dan就和其他留学生一样想尽办法要找到工作留下来。然而,很多文科留学生在英国找工作要面临的一个残酷现实:除非口语达到母语水平,不然在面试文化类尤其是媒体类工作的时候,几乎没有通过的可能。

Dan就读的传媒专业毕业后有两个方向,媒体或者是广告公司。Dan觉得媒体没有什么希望,就投了很多广告公司的客户经理职位。然而这个方向也丝毫没有进展。“后来有一次面试,HR很直接地和我说,客户经理的offer你肯定拿不到。但是你可以尝试着做一些数字分析方向的工作。因为英国人对数字不敏感,这一类分析的职位不太容易招到本地人,而且数字分析方向也不需要太多语言沟通,属于对外国人比较友好的职位。”

这位HR的建议给了Dan新的思路,她开始在程序化购买方向寻找机会。很快,她不但拿到了她在英国的第一份offer,而且成为第一位在这个公司拿到工作签证的员工。

但这只是个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意味着在学校学的专业技能基本上作废了,一切要从零开始学习。程序化购买的工作侧重跟数字和Excel表格打交道,和Dan理想的工作不太沾边。

刚开始工作的头三个月,Dan觉得茫然,也有点沮丧,身边那些没找到工作的同学们都在陆陆续续回国,这也让Dan萌生过放弃的念头。

“回想起来,很庆幸当时坚持下来没有放弃。”Dan说。因为慢慢地Dan也发现,虽然工作本身是侧重分析的,但是同事都是年轻人,工作气氛很活泼;而且作为广告公司,几乎每周都会有机会参加客户活动。这也让程序化购买的工作生动有趣了许多。更重要的是,这个领域一直都是人才稀缺的状态,这为Dan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Dan的第二份工作也是一家英国本地的广告公司。很幸运的,Dan也是第一位由公司协助办理工作签证的员工。“因为这个行业确实高级人才比较紧缺。还有一点是,很多本地公司之前没给员工办过工作签证,他们并不了解流程,就以为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所以我自己研究了英国办理工作签证的流程,然后去和一些公司的HR沟通,告诉他们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大多数人可能被英国HR拒绝的时候就放弃了,但是Dan会去试图让HR转变态度,很多时候事情的转机就在最后那一点坚持。

最近一次换工作,Dan进入了全球知名的WPP公司,办公室位于市中心的泰晤士河边。早上如果到办公室比较早,可以在茶水间边欣赏泰晤士河景边吃早饭。但是新工作比之前的工作要忙碌很多,除了领导对Dan的期望值很高之外,Dan还要带一支都是英国人的团队,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磨合,这些都是新的挑战。

2017年对Dan来说是重要的一年,Dan开始在新工作里带团队,还自己买了房子,也申请了英国的永居卡,和在英国军队服役的男友的感情也逐渐稳定下来。“之前的生活更享乐主义一些,更活在当下。去年对我是很重要的一年,开始感觉到责任感,接下来会开始打造自己的生活,为自己做更多具体的规划。”

仗着年轻去了芬兰,之后的事就顺理成章了

Zoe

坐标:在芬兰生活9年

年龄:32岁

目前状态:软件工程师

“我觉得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就是从北京来到了芬兰,到芬兰以后的很多事都是顺其自然,也是在芬兰我慢慢从一个黄毛丫头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家。”

Zoe是2008年大学毕业的,主修计算机专业,毕业之后进入用友北京公司工作。那段时间Zoe过得并不开心。

常规工作日是周一到周六,每天从早八点半工作到晚九点,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Zoe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Zoe得知母校有一个芬兰的研究生项目在招人,她果断了报名。2009年,Zoe来到了芬兰。 

“之前对芬兰是一无所知,唯一听说过的就是看韩剧的时候看到过芬兰的拉普兰,景色特别美。但是那时候年轻,没想那么多就来了。”

刚到芬兰的时候,Zoe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找了一份兼职的工作。Zoe的学校在芬兰一个叫奥卢的城市,打工的地方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Zoe就这样开始了两地奔波的生活:一个星期在奥卢学习,一个星期在赫尔辛基的研究所打工。奥卢在芬兰的北部,而赫尔辛基在南端,单程火车就要九个多小时,“读书时候为了省钱我也不买卧铺,就坐硬座,买相对便宜的夜班车的票,一个人坐一晚上,早上从火车站出来就直接去办公室上班。“

Zoe的专业通常是2-4年毕业,为了节省开支,Zoe每逢在学校的那一周,天天写论文到后半夜。这样死磕下来,Zoe一年半就拿到了学位,比规定的时间提前了半年。

“有的人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会有孤独感,但我刚来的时候半工半读,又一心想着提前毕业,几乎每天晚上都凌晨三点多才睡,不太有时间去考虑孤不孤独,适不适应这些事。一直到毕业之后开始工作了才放松下来。”

工作之后,Zoe发现芬兰的工作环境和她之前在北京的工作很不一样,“我们一个团队十七个人,以三个星期为单位,大家会一起讨论周期目标,上下级关系也不明显。上班是周一到周五,每天八小时,几乎不加班。”

这份稳定的工作给了Zoe归属感,让Zoe开始融入芬兰的文化,也开始喜欢上芬兰的生活方式。“很平实,很简单,大家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你想穿拖鞋上班就穿拖鞋上班,也没人会评价你。这种生活方式让我觉得很舒服,于是就打算留下来。”

在芬兰9年,Zoe现在已经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朋友圈,自己的生活。上个月,她刚刚和老公回国办完婚礼,两个人还在蜜月期。回顾自己这几年一个人出门在外的生活,Zoe觉得选择和努力是同等重要的。当初仗着年轻离开北京,跨出这未知的一步,后来的每一步就都变得顺其自然。

Zoe说现在的生活状态,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就是很平静。未来有机会的话,她希望能开创自己的小事业,比如开个咖啡馆或者奶茶店。“既有一个平静的生活,又有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的小事业,这是我未来希望达到的状态。”

“我也想过如果当初留在北京,放弃出来看一看的机会,可能现在会是另外一种状态。可能现在还正在为买不起房而焦虑,或者为各种其他的事忙碌。如果重新选一次的话,应该还是会选择出来看看,因为我这个人一直都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