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轻阅读 / 当一位老北京娶了伦敦高知家庭千金!中英混血儿讲述“父母爱情”,意外走红

当一位老北京娶了伦敦高知家庭千金!中英混血儿讲述“父母爱情”,意外走红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华闻派”(ukwutuobang)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置身于东西方不同文化之间,感知着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又探寻着差异背后的乐趣及相通之处。他们“东看西瞧”,在分享调侃这些趣闻的同时,希望打破东西方文化和观念的隔阂,促进东西方的了解与交流。

华闻君去年底推出了“东看西瞧”系列访谈,就为大家讲述这样一群人的故事。

本期访谈,华闻君采访了中英混血儿郭头头(英文名Toto Guo)。从小就喜欢唱歌表演的他,说着一口腔调优雅的英语。但由于父亲常年在外演出,头头一直没有机会学习中文。大学毕业后,头头只身来到中国发展,一边苦学中文,一边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两年,由于疫情和父母的健康状况,他回到了英国,在为中英搭建文化桥梁的同时,他也用视频记录了中英家庭里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并与更多人分享了他们一家的独特故事和人生经历。

下面,一起来看头头的故事。


在伦敦近期举办的一些中国新年活动中,一个长相帅气的小伙子特别引人注目。

他长着一副中西结合的面孔,操着一口带英式口音的中文。他既能担当主持人,又能表演节目,活跃气氛。

big_700_621cdb9d69f4e.jpg

▲主持英伦红人节颁奖典礼的头头,在台上能唱能跳

他,就是中英混血儿郭头头。

头头的爸爸来自中国,叫郭艺,从小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来英国已经38年了。

出国前,郭艺曾是北京电影乐团的笙独奏演员。出国后,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依然风雨无阻地坚持在伦敦街头表演。

big_700_621cd900ac06a.jpg

▲郭艺在北京电影乐团的定妆照

头头的妈妈阿曼达,出身于英国中产家庭,是一位园艺设计师,家族里还有贵族血统。

big_700_621cd9026d576.jpg

▲年轻时的阿曼达

机缘巧合下,在广场卖艺的郭艺,遇到了美丽善良的阿曼达,两人看对了眼,之后就有了头头。

big_700_621cd90772610.jpg

▲郭艺曾在伦敦的露天广场上吹笙,旁边打手鼓的就是阿曼达

在头头眼中,父母的爱情故事就像小说里一样浪漫。但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两人真正在一起后,也产生了不少矛盾。

就是这样的一家人,在疫情里,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共同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父母文化理念差异大,一路走来磕磕绊绊

郭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来英国留学的那批中国学生中的一位。当时,已经成为笙独奏演员的他,不甘心就这样在乐团里待一辈子。

于是,在28岁那年,年轻气盛的郭艺决定辞职,远赴英国学习指挥。为了勤工俭学,他走上伦敦街头,给老外表演吹笙,没想到很受欢迎。一个晚上,他就能挣80英镑,“相当于原来在国内一年的工资”。

big_700_621cdbdc79bd7.jpg

▲在北京电影乐团时的郭艺,上台前他正在化妆

头头的妈妈阿曼达,则成长在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环境里。“我妈妈来自一个比较富有的家庭,她在伦敦切尔西区长大,家里在乡下有很多土地和很大的房子。我外公是从剑桥大学毕业的,据说当时是英国最年轻的外科医生。我妈妈的家族里还有贵族血统。除了英国之外,他们家族的人分散在爱尔兰、意大利等国家。”头头补充道,“我妈妈从小就对别的国家很感兴趣,她大学读的专业是人类学。”

big_700_621cdc3cdcbb0.jpg

▲青少年时期的阿曼达

就是这样两个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人,在命运的安排下,竟走到了一起。

上世纪80年代末,亚裔男子与白人女孩通婚还比较少见。郭艺和阿曼达结婚时,也被认为“门不当户不对”。“我妈妈家里的一些人不太认同我父母的结合,虽然他们没有明确阻止这门亲事,但也决定不向我爸妈提供任何经济帮助让他们自力更生,所以我爸妈结婚时没什么钱。”

big_700_621cd9068b439.jpg

▲郭艺和阿曼达结婚当天,邀请了一些亲朋参加两人的婚礼

1992年,头头在伦敦卡姆登区(Camden)出生,这里是潮人聚集地,但却是伦敦治安最差的街区之一,小偷和混混横行,“有时还得担心有人会闯进家里来打劫”。

头头一家就一直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直到1999年,郭艺用四处演出攒来的钱,在伦敦二区买了栋带花园的三层小楼,才从这里搬走。

big_700_621cd90abeeda.jpg

▲幸福美满的一家人

生下头头后,阿曼达就辞去了园艺设计师的工作,全职在家带头头。

在头头小时候,阿曼达就花很多时间给他读书。“妈妈给我读莎士比亚的书,还教我说一口腔调优雅的英语,闲暇时教我种花种菜。”

不久前,头头刚刚度过了自己三十岁生日,妈妈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就是一本莎士比亚的书。

big_700_621cd90ba8b4e.jpg

▲阿曼达和年幼的头头

由于郭艺和阿曼达的成长背景和文化差异很大,两人在一起生活后,也一直磕磕绊绊不断。

“我爸爸英文不太好,也很少和我的老师交流,他听取了国内朋友的意见,认为应该给我请个家教,这样我的学习才会更好。但我妈妈觉得,不应该花钱找家教,她一直想让我自己学习,自己准备考试。最后,我爸还是听我妈的,没请家教。”头头对华闻君说。

big_700_621cd9063d509.jpg

▲阿曼达在头头小时候就教他画画、唱歌和表演

两人在养育头头的问题上,也有不少分歧。头头从小就比较瘦,郭艺认为,男孩子只有多吃肉多吃面食,才能长高长大。

然而,阿曼达却觉得,小孩不需要吃这么多肉和碳水化合物,应该多吃些蔬菜,才能均衡膳食。为此,两人没少吵架。

“一直到现在,他们还经常为吃的事儿意见不合。我妈就喜欢挑一些质量好的食物买,重质不重量。而我爸爸就喜欢挑一些性价比高的东西。”头头笑着说,“我爸常说:‘我这媳妇儿太能花钱了。’”

“自信让我不被欺负”

为了养家,郭艺每天起早贪黑地去伦敦街头吹笙演奏,广场上、地铁口和中国城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郭艺英文不好,平常也难得抽出时间陪儿子。但越是这样,头头就越珍惜父子在一起的时光。

头头还记得,从四岁起,就喜欢当爸爸的“小尾巴”,跟着他去广场卖艺。“他需要一个助理帮他卖CD,而我就想和他待在一起。”看着爸爸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卖艺,头头很心疼爸爸,“大冬天的,天气很冷,他还坚持去广场吹笙。”

big_700_621cdc8f1695d.png

▲郭艺去中国城表演,头头就跟在他身后卖CD

头头很小的时候,就有保护父亲的欲望。“有些人看不起我父亲,我怕他受欺负,受种族歧视,我要保护他。”

即便长大之后,头头依然对一件事记忆犹新。一次,头头跟着爸爸去卖艺,一个白人一上来就踢翻了郭艺自我介绍的牌子,还嘲笑郭艺。看到爸爸受欺负,头头很气愤,忍不住上去要打这个白人。郭艺急忙拉着头头大喊:“头头,stop!”后来,郭艺还对头头说:“这种人不值得和他动手。”

“虽然我爸爸英文不太好,但他很幽默,也很有魅力。”头头对爸爸充满了崇拜之情:“在遇到种族歧视时,他常告诉我:‘只要你保持自信,尴尬的就是别人’。”

big_700_621cd907baeb9.jpg

▲头头小时候

父母从小就教育头头,应该为自己拥有中国人的血脉而自豪,头头也一直对自己的身份感到骄傲。“我爸妈还特地把我送到香港人办的幼儿园,我在这里交到了不少华人朋友。”

big_700_621cd9032de25.jpg

▲幼儿园时的头头(右二)

头头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公立学校读的,他在这里接触到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同学,其中有不少人在校园里遭受到种族歧视。

big_700_621cdcce68c5b.jpg

▲小学时的头头(右四)

“我从小就经常参加活动,而且爸爸一直教我要自信,加上我很有正义感,所以我一般都是保护别人的角色。”看到有人欺负弱小,头头就很气愤,甚至会直接“上手”教训欺负同学的人。

“我一向觉得我的中国背景是个优势,但我身边的很多混血儿或者华人二代的朋友,他们因为怕被欺负,不想受中国文化影响,挺可惜的。”头头感叹说。

头头还表示,那时在公校里,同学们都比较叛逆,他们不觉得学习好是很酷的事情。“我表面上认同,但私下里却偷偷努力学习。后来,我拿到了奖学金去了私立学校,到了那里,我才发现,努力学习才是最酷的。”

big_700_621cd90119d5d.jpg

▲学生时代的头头

上中学时,头头的学校组织同学们去中国表演,他还曾代表学校到上海表演《雷雨》。

big_700_621cd901f2551.jpg

▲头头在中国演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这次到中国演出,更是坚定了头头当演员的念头。

2014年,头头顺利考上了利兹大学,进入戏剧历史专业深造。“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表演,梦想着成为亚洲第一位扮演007的演员。我选这个专业也是受我父母的影响。我爸爸是个音乐家,他教会了我幽默和自信,我妈妈从小给我读很多书,我优雅的英式腔调也是跟她学的,这些都让我对表演和戏剧更感兴趣了。”

big_700_621cd9022d4ae.jpg

▲父母来参加头头的毕业典礼

大学毕业之后,头头一门心思地想去中国发展。

2017年,头头放弃了在伦敦的工作机会,来到中国,成为了一名“北漂”。

难以割舍的中国情结

郭艺曾多次对头头说,他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没教头头说中文。

“头头从小就迷上了孙悟空和李小龙,他小时候最爱看的电视剧就是《西游记》。三岁时,就把《西游记》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家里墙上全是他画的孙悟空和唐僧。”讲起头头小时候的事,郭艺如数家珍。

big_700_621cd90376175.jpg

▲郭艺曾带头头回中国

在头头快两岁时,郭艺曾带他回了一次中国,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北京胡同。一次,郭艺给头头买了一根冰棍,结果头头一屁股就坐在马路牙子上吃冰棍。郭艺一看,开心了:“这孩子随我,太中国了!”

big_700_621cdd1463582.jpg

▲郭艺和头头在中国

后来,在广场吹笙的郭艺引起了一家演出公司老板的注意,他邀请郭艺加入他的演出团体,到世界各地演出。

郭艺曾随着公司到世界各国演出,一年里有半年都在外面,自然无法顾及头头的中文。

big_700_621cdd477e2a2.jpg

▲常年四处演出的郭艺(右)

虽然郭艺一直为没教儿子学中文感到后悔,但头头从来没有责怪过他。“我知道爸爸一直在养家糊口,一直在工作,我觉得这不是他的责任。虽然他没教我中文,但他教了我怎么做人。我的性格、才艺和情商都是受了爸爸和妈妈影响。”头头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心怀感激。

big_700_621cd90703524.jpg

▲头头的模特照

初到中国的头头,成为了一名平面模特,但因为听不懂中文,无法与现场工作人员沟通,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在中国的发展。

big_700_621cd9084fc8d.jpg

▲在中国当模特的头头(左上)

“在英国的时候,我一直和我的英国同学说:我是中国人,大家都以为我会说中文。但到了中国,我除了会说‘我妈妈是英国人,我爸爸是中国人’,其他一句中文不会说,大家又觉得,我是个英国人。”头头如是说。

直到25岁,头头才开始认认真真地学中文。“为了省钱学中文,我没有报课,收工之后,回出租房里,我就看中文电影和电视剧。无论再困再累,我每天都坚持学半小时中文,几乎天天如此。”

当模特常常要在摄影棚里从早上待到晚上,头头经常是现场唯一的外国人,他就想各种办法找人聊天,练习自己的中文。“我化妆时找化妆师聊,摄影时找摄影师聊,遇到不懂的词就用手机翻译。”

big_700_621cd910e899e.jpg

▲在中国,头头经常是拍摄现场唯一的“老外”

“我来中国以后,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也给自己很大压力。为了学好中文,我避免和欧美朋友‘抱团’,而我最好的朋友也都在英国,所以当时感觉有点孤独。”回忆起在中国的那段日子,头头说:“但中国血统已经给了我很多优势,我想回报我的祖国。”

疫情里的得与失

头头在中国的生活一晃就两年多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有了一个同样当模特的外国女友,交了不少中国朋友,一切都正朝着他理想的方向前进。

big_700_621cd906079db.png

▲在中国发展顺利的头头

2019年底,头头签约了一家演艺公司,计划成为一名演员。

疫情初期,头头回到伦敦休假,原本计划待上两周,看看父母和朋友就返回中国。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却改变了他的生活。

恰巧郭艺在那段时间突然中风了,“医生说他差点没救回来”。后来,阿曼达的身体也出了问题。加上疫情严重,头头已无法返回中国。“突然间,我在疫情中似乎失去了一切,工作、女朋友、自己的生活……”

big_700_621cdd8c172ee.png

▲为了保持身材,在疫情中,头头依然坚持在自家花园里锻炼身体

“爸妈身体都不好,又双双失业了,心理状态很差。而回到英国的我,也每天生活在爸妈的眼皮底下,感觉像回到了小时候,很没有自由。”看着整日闷闷不乐的爸妈,头头想方设法让爸妈开心。于是,他开始打起了拍视频的主意。

头头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起初,郭艺还有些抵触,“觉得没意思”,还寻思着身体好了再到街头“重操旧业”。阿曼达则对头头的提议举双手赞成,她很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摆弄花花草草的生活。

big_700_621cddeaa438d.jpg

▲喜欢摆弄花草的阿曼达

在头头的软磨硬泡之下,郭艺也同意了儿子拍视频的计划。于是,一家人以“英伦郭哥一家人”的名义开通了视频频道,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中西家庭的苦与乐以及英国生活的感悟,甚至每天的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都拿到视频里说一说。

big_700_621cde26d3ba3.png

▲头头一家在疫情里意外成为了“网红”

没想到,这些视频在西瓜视频发布之后,反响还不错。此后,他们又陆续在多个网络平台上开通了自己的频道,有时还在线和“粉丝们”视频聊天。

当他们进行现场视频时,在旁边的字幕区里,经常会看到天南海北的华人朋友和他们热情地打招呼。不少人就像是他们的家人一样,听三个人天南地北地“唠嗑”。

big_700_621cd90074ca7.jpg

▲开始拍视频后,家里的气氛活跃多了

“我是个有故事的人,很想被大家伙儿知道,就经常边录视频边聊,很多国内同胞都乐意听,那我就继续讲下去。”郭艺说。

“我爸爸当街头艺人已经当了30多年了。他心里一直觉得,过去这30多年里,他的人生有些失败。但当他在视频里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时,看到别人喜欢他的故事和音乐时,他就特别开心。我妈妈来自一个伦敦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一直以做园艺师为豪,后来嫁给了我爸,因此当了一段时间的全职妈妈。我爸年轻时经常不在家,她一个人带我,过了一段比较辛苦的日子。我们家一路走来挺不容易的。”头头感叹道。

big_700_621cd9024db8d.jpg

▲视频账号的开通让更多人了解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

说出自己的故事不容易,拍摄和剪辑视频也并非易事。“我爸妈不会用手机,也不会P图,我们每天会遇到各种问题。”

此外,由于郭艺说的是中文,阿曼达说的是英文,还得给视频上字幕、配照片以及挑选适合的音乐,头头每天得花好多时间进行后期加工和剪辑,但他们都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

自从开始拍视频,郭艺和阿曼达的心情好了很多。“我爸妈看到网上不少人夸赞他们,他们觉得,30多年了,终于有人对他们的经历报以赞赏,这令他们感到高兴。”

big_700_621cde933ba8d.jpg

▲头头一家在网上分享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收获了不少“粉丝”

看到头头努力学习中文、积极融入华人社区的劲头,郭艺也倍感欣慰:“头头对中国所有的事儿都感兴趣,他到了中国后,也觉得中国是他的家。我骨子里就觉得,他真的是中国人的后代。”

随着头头中文水平的逐步提高,以他的名字“郭头头”命名的抖音频道也开通了。在他的频道里,头头也“独挑大梁”地录制了一些反映他独特经历和家庭背景的视频。

头头告诉华闻君,他现在接到不少和中国相关的工作,比如主持中资企业或华人社区的活动,也受邀参加一些中国文化演出,这让他既兴奋又骄傲。

big_700_621cdeba734db.jpg

▲头头的中文“进步神速”,开始收到不少中国文化活动的邀约

对于自己的未来,头头也有了不一样的职业规划。“之前我一直觉得做模特、当演员是自己的梦想。现在,我觉得可以利用自己的英国背景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做一些促进中英文化交流的事情,比如做主持人,做自媒体。而且这些工作也不需要在中国开展,在这里也一样可以做。我有支持我的爸妈,觉得自己很幸运。”

big_700_621cded6479b7.jpg

▲头头在主持节目

头头不仅成为了中英文化的桥梁,也充当了父母之间的桥梁。遇到爸妈意见不合的时候,他在充当“翻译”的同时,还会加入自己对这件事的理解。一些由中英文化差异引发的矛盾和冲突,经过头头的一番解释,更容易消除彼此的隔阂。

big_700_621cd90a61b80.jpg

▲一起走过无数风雨的郭艺和阿曼达

头头还有一个烦恼,就是郭艺会时不时催他找女朋友。“之前我爸一直希望我找个中国女朋友。”头头笑着说,“小时候,我爸经常到国外演出,我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在中国农村结婚,这样爸爸可以用中国乐器在婚礼上给我伴奏。我希望用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拉近我和爸爸的距离。但我现在觉得,无论她是中国人还是英国人,都不重要,重要是找适合自己的人,两个人能互相理解,相互支持,就像我爸妈这样。”

big_700_621cdf11afac5.png

▲为了拍好视频,头头一家克服了不少困难

头头说,未来他和爸爸最大的愿望还是回中国定居,“等疫情好转了,我父母身体也好些了,我还是希望带他们回中国,因为那里有我们的根。”


文 林卉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华闻派

《华闻周刊》官方微信公众号——华闻派(ID:ukwutuobang)。读华闻,看世界可以更直接。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