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喜茶之人。
不过,与其说我是说在视觉味觉嗅觉上爱茶,不如说我是在心境上更沉迷于品茶所带给我的那种雅趣,情致和宁静。茶,需要“品”,品的不只是色香味,却也是饮茶之人当下的心境。
读苦雨老人的《喝茶》,十分欣赏他说的“喝茶当于瓦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所以说,品茶之道也重在感受,重在深味,重在深味之后有所得。茶,品得好,是可以洗涤人心,让心在凡尘俗世的激荡中沉淀下来的。这一点,与“禅”变得共通起来。
禅,梵语作Dhyāna,汉传佛教术语作“禅那”,汉译坐禅寂静,正审思虑。禅宗主张坐禅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说,心里清静,没有烦恼,此心即佛。从哲学观点看,禅宗强调自身领悟,即所谓“明心见性”。最有名的禅学理论如是说:“当下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清楚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中所包含的贪、瞋、痴,当下就把它照破,所以,对外境不起攀缘染著,自内照而不昏沉无记是也。”
禅宗主张所谓有即无,无即有,不过是劝人眼界开阔些,心胸豁达些,若真靠坐禅把世上的痛苦和烦恼都变得没有了,那是不可能的。将饮茶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融为一体,由茶入禅与从禅饮茶,都是求其安静清澈之味。从这点说,因为佛能使人安静,茶也能使人安静,二者皆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燥,不烦,有乐趣,但又有节制,茶道便与禅宗变通佛教规戒相融合了。 当然,这不是说你要喜茶,必得信佛。不论你是否信仰佛教,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禅定,即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对于内心没有烦恼,自在安定的向往。如此,所以说,茶禅本是一味,茶中品禅,禅借茶悟。
不过,茶禅之道,博大精深,若真要探究起来,绝不是我三言两语就可以阐发透彻的。今天行文的目的,主要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一种不是广为人知的养生茶文化------普洱茶膏。所以,茶禅的分析,我就此打住了,改天有大把时间,我再来适度抒发下自己的感悟,跟各位爱茶爱禅的朋友好好交流下。
想介绍普洱茶膏,并不是突然心血来潮,其实也是有一番因缘际会的。
一朋友知道我爱中国茶道,但是现时手边并没有整套茶具,而且平时又忙,不一定有时间冲茶喝,所以就想到买来上好的茶膏送我——因为它方便快捷,而且对茶具并无甚要求,用普通的器皿,用水冲泡即可。不过,如果大家认为,因为它冲泡方法简单,那买来肯定也容易的话,那就错了。朋友买到它来送我是实在不易的,就凭着朋友的这份心意,我也得好好写篇文章来介绍下它。
1.什么是茶膏
茶膏是将普洱茶中营养物质及其一些药用成分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汲取出来,制成了膏体的形状,使它脱离了茶叶原有的外观形态。换句话说,茶膏是把普洱茶浓缩,正所谓浓缩的都是精华,所以普洱茶膏比普洱茶的营养价值更胜一筹。这种方法不仅将茶叶的营养物质浓缩,还带来饮用过程的快捷。冲泡时,只需将茶膏掰成小块,放到泡茶的器皿里,茶膏很快就溶解了,而且没有茶渣。大约是1克茶膏可以冲泡500-800Ml的水。
古代的茶膏,基本都是一个固体,而且大多是南瓜形状,配以金丝带,显现它的珍贵身份。要泡的时候需要用刀切割适量来泡水。
而朋友送我的茶膏,已经在装瓶的时候就被掰成小粒了,方便直接冲泡。如下图。

很多朋友看到此,想说茶膏是不是很像我们所说的速溶茶粉,只是形态是膏状而已?
答案是:像,但是不是。像是像在它们冲泡的方法,但是,其他的就天壤之别了。比如说,普洱茶膏与速溶茶粉的加工方式有很大的差别,速溶茶粉的保质期很难超过24个月而现代工艺制作出来的茶膏可以保持10年左右。而用古代的工艺制作出来的茶膏,可以保存上百年。比如说,现今保存在故宫里面的唯一一块茶膏是光绪年间制成,到现在都没有发现深度碳化与霉变现象,换句话说,到现在都没变质。见下图。

另外,大家不要以为茶膏就只有普洱一种,其实茶膏还分普洱,白茶,绿茶,乌龙茶茶膏。但是现在的茶膏,却单指普洱茶膏。那为什么是普洱茶膏,而不是白茶,绿茶,乌龙茶茶膏?理论上,以前是有其他茶膏的,中国茶膏的研发据说是始于白茶,但却是以普洱作为终点,因为古代茶膏的制作工艺流传下来的也是普洱而已,其他的再也不见踪影。现在的茶叶制作企业试图将以前的茶膏制作工艺还原,但是成功的也只有普洱茶膏。所以,我们平时说的茶膏,其实就是指普洱茶膏,前面加不加普洱二字都没关系了。
朋友这次送了我2盒特级御品茶膏,一盒叫“月光美人”,一盒叫“易武春晓”。
“月光美人”是月光白的别称,是普洱茶中的特色茶。此茶从采收到加工,均不能见阳光,仅在月光下慢慢晾干,且采茶多位当地美貌年轻少女,故得名“月光美人”。而这款茶膏降低了咖啡因的含量,饮后不影响睡眠,也是专为女性打造的一款茶品。
“易武春晓”是采用易武正山的原料,沿用清朝宫廷茶膏制作方法制成,也是特级品。它的特点侧重于表现“回归自然”,既有易武山普洱茶给人的“柔顺”之感,也透出原始古茶林的一丝“野性”,更像是原始的“真”和现代“美”的结合。
两盒茶膏不仅名字美,外包装也美。
先看“月光美人”,茶盒是一个漂亮的锦盒,很有宫廷古香古色的感觉。下面这张图是外面的透明包装还没拆之前。

外面的透明包装纸拆开后的样子。

打开后,下图的白色茶罐外还有密封的塑料包装,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下面图里的是我已经撕开白瓷瓶外塑料包装后的样子。

瓶身后面有简略的茶膏介绍。我很喜欢这种在瓶子上写字的风格,更加古香古色了。详细的介绍在右上角那个白色的说明书上。

下面是“易武春晓”,盒子是一本古书的造型,也是我喜欢的古香古色风格。

平躺着来一张,像不像武功秘籍?

另外一个角度看下,斜躺着来一张。

打开书之后,盒子的左边是茶的介绍,里面的茶膏外面还有一个盒子,感觉是“书中书”的感觉。

打开后,茶膏外面有灰色的塑料密封袋(下图最右)。

打开密封袋,还是一个白色的小瓷瓶,放进盒子里,感觉是武侠小说里面吃了后会长功力的仙丹。

2.普洱茶膏的历史渊源
茶膏的制作工艺可以上溯至唐朝,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初次提到“膏”的概念,他从制作饼茶中发现了茶叶溢出后出现膏化现象,并认为这个“膏”是好东西,但是他并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而是让膏直接保持在茶饼表面,这与后来真正意义上的茶膏还有距离。但是,他所倡导的茶叶制作方法却也为日后茶膏的制作工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到了宋代,宋代的茶人成功的将茶叶与茶汁分离, 又将茶汁还原为另一种稠状物质,即茶膏。
而茶膏的正式命名,则是在清代。当时的皇家已经非常推崇普洱茶膏的制作,甚至在后期只有宫廷里面才允许制作茶膏,成为宫廷御品,也成为了民间难得的珍品,那也是为什么茶膏还有“宫廷普洱茶膏”一说。“普洱茶膏”的正式命名,据说来自药学家赵学敏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5年)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至少,这是我们从官方的文献中看到的第一个正式称谓。
3.为什么普洱茶膏并不广为人知?
既然看来它如此珍贵,为什么却不广为人知?确实,知道普洱茶膏的人极少,而这方面的资料也是少之又少。为什么?这里有一个特殊的情况,普洱茶膏与其它茶不同,它一面世就是作为贡品出现的。在中国古代,贡品是皇帝专属的特权,非平民百姓和一般官员所能知晓。特别是皇帝采办的贡品,都属于保密度极高的事情。普洱茶膏就属于这一种,,它不仅是皇帝的专属茶品,也是皇权的象征。也正是因为这样,它充当了近200年的国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普洱茶膏首次作为国家礼品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馈赠。
4.普洱茶膏的品饮价值——养生的功能
下面的这些都是我查找了不少资料,归纳出来的。当然,普洱茶膏的营养价值也许不止于此,欢迎大家讨论赐教。
1〉解救护肝的功能。
我们知道,普洱茶有解酒的功能,而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把普洱茶膏列为“醒酒第一”,因为普洱茶膏是普洱茶的浓缩,所以解酒的功能更强。我不饮酒,所以并不会把茶膏用在这方面,但是却想把茶膏推荐给饮酒的朋友,特别是因为工作需要,要大量饮酒的朋友。不过,无论是自乐还是应酬,小酌怡情,大饮则伤身,普洱茶膏解酒护肝功能虽强,但是也不要作为你们以后加倍“畅饮”的借。
2〉消食,解油腻的功能。
凡饮过普洱茶的的人都知道,在饱食大鱼大肉之后饮普洱茶消食极快。不过对于胃肠道受损的人,普洱茶的消食解油腻功能就较弱了。在这方面,普洱茶膏优于普洱茶。原因在于普洱茶膏在普洱茶的基础上又经历了一番深加工过程,其产品所含的杂质少,纯净度高,没有形成其他“杂质”对胃肠道的“干预”。我这么写了,也不是让你们去大鱼大肉无底线啊,凡事都要有度,虽然普洱茶膏消食功能强大,但是消食速度未必比得上你长肥的速度,没消得下去千万别说我欺骗了你的感情(作者画外音,我写这文章本来是想正常点的,但是禁不住又开始搞笑了)。
3〉养胃的功能
普洱茶膏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空腹饮用,不仅不伤害人的肠胃,还能起到养胃的功效。特别是对胃酸过多,或者患有胃酸和胃溃疡的人而言,早上起床饮用的时候如果再加上一勺蜂蜜,其养胃的效果更显著。这也是我最近几天才知道的,所以连忙打电话给我曾经患过胃溃疡的老爸,让他照着做养胃。老爸,如果女儿在你身边就好了,天天早上帮你冲普洱茶蜂蜜水。对了,还有我未来的老公,如果他也有胃病(我没诅咒他的意思啊),我也会用这个方法好好照顾他的胃。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你爱的人恰好也有胃上的毛病,赶快给他/她也来一杯普洱茶蜂蜜水吧,绝对是真爱(作者画外音,我写这文章本来是想严肃点的,但是禁不住又开始浪漫无底线)。
4〉降血压与血脂的功能
普洱茶膏的茶色素有具有潜在的降血脂功能,即通过改善红细胞变形性,调整红细胞聚集性以及血小板的黏附性,从而降低全血粘度,改善微循环。同时,普洱茶膏的咖啡碱与茶碱的利尿作用,对缓解高血压和高血脂有潜在作用。唉,这一点上,阿妈和外婆都中招------妈妈血脂高,外婆血压高,所以,我又打电话回去叮咛他们好好的冲泡,一定要每天坚持饮用。等我以后在你们身边了,这些养生的东西都交给我来给你们打理了,没有我在身边的日子里,你们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作者画外音,我写这文章本来是想理性点的,但是禁不住又开始情感决堤)。
上面说了这么多,口干了,下面就开始来泡杯茶喝。我这个人,不管干什么都很喜欢矫情搭配,喝茶也不例外:新买的透明茶具可以派上用场了。至于选茶膏,既然春天来了,那今天就泡“易武春晓”,回归大自然吧。“月光美人”就留着下次“月满西楼”的时候应景再饮。

冲泡出来,可以看到其汤色的呈红褐色,口感微苦,但是苦中带甜,品饮后回甘持久,唇齿留香。

放在不同的底盘衬托上再来一张,感觉不一样了,上面那张更古朴一些,文化沉淀的感觉更浓郁,与茶膏的古典气质更能融合。而这张似乎更简单清新些。心下烦乱的时候,可能上面的黑木条纹会让人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而下面这种搭配看着简单透明些,更容易疏解情绪。当然,对这些搭配的感悟,是见仁见智了,各人自有各人心头好。不过,我一直认为,外在的搭配,还是会影响饮茶的心情的。

好了,今天的品茶要告一段落了。普洱茶膏,真要说能说出一本书出来,所以今天此文仅是初试,一来还愿感激朋友的情谊,二来确实也想让更多朋友知道这种好物,并且可以加以利用,为家人,爱人,朋友和自己的健康找到新路子。
末了,再回到文章初始的茶禅之道。禅无高下之分,茶却有讲究之意,有境界之别。品好茶继而品味心境和人生,犹如参禅打坐,品茶之色香味不同,而致心境不同,再致有不同的参禅路径。建议大家都在茶禅一味的心境下,来品下普洱茶膏,从禅定中去闻悠悠茶香,从茶香中品味人生的旷远禅定,宁静以致远,此中有真趣,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