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注定》于本月11、13号在伦敦电影节上映。贾樟柯延续其之前电影的主题风格,但改变了电影的叙事结构。导演用片段式的叙述手法讲述了发生在中国农村的四个真实的故事。这样的电影叙述结构不难让我们想到与之结构类似的经典西方电影《撞车》和《通天塔》。
《通天塔》的编剧是知名剧作家吉勒莫·阿里加(Guillermo Arriag)。他善于创作反映人们悲剧命运的剧本。而《撞车》的导演和编剧都是保罗·哈吉斯(Paul Haggis)。在好莱坞的编剧界,保罗·哈吉斯就像是一位头顶光环的圣徒,他深入现实最阴暗的角落,剖析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并留给观众无限的思考。
就影片的背景和电影内容来说,《通天塔》比 《撞车》更宏大。《撞车》着重表现不同种族宗教之间的隔阂与冲突,而《通天塔》说的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更引入了国家与民族之间的。有人说,电影《通天塔》就像是第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的国际版。但不同的是,在电影《撞车》和《通天塔》中,连续不断的事端充斥于整部电影,每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穿插在这些事端中。而《天注定》,讲述了相对独立的四个故事,但每个人物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
《撞车》和《通天塔》以其片段式的叙事结构著称,这种结构起初看上去有些零散混乱,但当我们看到电影的结尾时会发现,剧中角色的命运殊途同归。
《天注定》也不例外。
当世界上一群绝望的人聚在了一起,就会上演着一系列绝望的故事。当绝望遇见绝望,剩下的除了悲凉还是悲凉。
在《通天塔》中,理查德和苏珊的感情走到了绝境,他饱受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摩洛哥那家人和日本妇女的整个人生面临着绝望,在《撞车》中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都在艰难的挣扎着。这两部电影中呈现的并非真实的故事,但它们的故事每天都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上演,正如《天注定》讲述的四个真实的故事一样。
每天都有无数人活在绝望之中,生活的绝望、感情的绝望、物质的绝望。然而绝望的人也拥有希望,他们渴望从绝望的泥沼里爬出来。
理查德带着妻子去旅行,希望旅途的生活能够消除彼此的隔膜;锁匠丹尼尔为了妻子和女儿的幸福不畏艰辛;白人巡警瑞恩为父亲的疾病而担忧;黑人警察拉汉姆不得不去关心瘾君子的妈妈和盗车的弟弟;墨西哥保姆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在美国恪尽职守;日本人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女儿并期望她能从阴影里摆脱出来。
在电影《天注定》中,每个主人公也各有各的绝望和希望。但和《通天塔》,《撞车》中所表现不同的是,他们的希望最终又归于绝望。
小玉期盼着她的情人的一句许诺,却不幸被他妻子派来的人暴打,被最粗鄙的嫖客凌辱。
上帝总是喜欢开人类的玩笑,它给你绝望的同时也给了你希望,但从不保证这种希望可以延续下去。当灾难来临,悲剧也许是宿命的安排。那些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却禁不起这样的玩笑,因为生命来的不易却又去之匆匆。
电影中不同角色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镜子感受到生活的本身,看到中国人五彩斑斓却又狗血淋漓的命运。这些角色也提醒着观者那些可能被遗忘的存在,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除非我们发出怒吼。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