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察评论 / 陆川:电影是我生活的全部

陆川:电影是我生活的全部


“电影导演挺像跳高的,拿到冠军的跳高运动员会折在杆上,所以再成功的导演也会折在一根杆上,那是你蹦不上去的。电影是一个很幸福的工作,可以每天去创造很多新东西,但是也很痛苦,穷尽你所有的智力和能力,我每拍一部戏都像站在一万个十字路口,很难做到每一次都准确无误。”

在中国电影圈里,陆川一直以他的“小个性”出名,投资超期、剧组延期、临时改剧本、审查出问题,围绕着陆川的始终是各种“爆炸性”的新闻。在他的身上,你可以看到一股读书人对历史的执拗劲儿,也可以看到他渴求征服市场的狼性,这两种性格在他身上交织着,呈现了一个“两极化”的陆川。

去年的一部《王的盛宴》让陆川的电影年轮走到了尽头,尽管这部“毁誉参半”的电影再次把陆川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但是这十二年来的四部电影作品却让他摸清了中国电影这趟“浑水”。即使深陷泥沼,他却执意深一脚浅一脚地继续摸索前进,只因为他认定了“电影是我生活的全部”。

电影知识分子型导演的坚守

2014年3月13日,沉寂一年多的陆川宣布加盟了乐视影业。在乐视峰会上,乐视影业CEO张昭与陆川一同站在舞台上,张昭亲切地叫陆川:“川儿”。一个昵称,泄露了张昭和陆川之间非同一般的关系。陆川私下里和乐视的老板贾跃亭及张昭都是朋友,认识张昭更是长达十年之久。“张昭在这十年来对电影的情感一直没有变化,他从一个学者,一个电影的研究者,从而进入电影行业,一直都是带着一种比较学术的情感来做电影。”张昭和陆川在聊电影时,包括在聊中国电影的现状和未来有很多共同点,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都是读书人的书生意气”。“电影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实践,再大的梦想也要靠实践,有担当,要敢于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事情,而不是拾人牙慧,复制别人的产品。”陆川并不确定乐视未来是否能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乐视的这种朝气却让陆川很是欣赏,于是双方的合作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虽然在乐视影业2014年的年度票房大戏中,打头炮的是张艺谋的《归来》,年中有郭敬明的《小时代3》,年尾是吴宇森的《太平轮》,新加盟的陆川还没有作品参与。但是在加盟乐视后,陆川马上开始了第一部作品的筹划,与众多“大牌”导演同属一门,陆川表示毫无压力,并且完全信任张昭这个合作伙伴。“他非常懂得保护、支持和引导创作者,你看他支持的这些作品,就知道他内心还是很宽阔的,至少对我的支持还是不遗余力的。”陆川说他的下一部电影是“超越他以往所有作品的商业大片,而乐视的股权占了大半”。除了乐视、中影和陆川本人,另一个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也都有投资。陆川告诉我:“这是个科幻题材,电影已经立项,并且剧本也通过审批。”

早在拍《南京!南京!》和《王的盛宴》时,陆川就因为自己对史书的理解的不同而修改了剧本,最后甚至导致了《王的盛宴》原本四个月的拍摄周期延长到八个月,为此,陆川得到了一个“陆慢慢”的绰号。据说,此前和陆川有过合作的星美董事长覃宏对此颇有微词,说以后要吸取教训,杜绝超期和随意改剧本的现象。

陆川的这种拍摄手法,人们有赞有弹,赞者称其对自己的电影负责,弹者认为其拖延电影制作周期,不适应中国电影的商业化浪潮。一方面陆川赞同中国电影的商业化需求,另一方面,他也不放弃对自身价值观的坚持。

“中国的电影行业发展到今天还算是正常的,这是符合一个民族电影产业的顺应全球化的趋势。现在的电影都要讲定制,需要对每一个受众的观影需求和欲望进行模拟化的分析。但对我个人来说,电影不光是我的职业,也是我很重要的爱好,是我研究或者探究这个世界的途径,所以可能在这点上与产业的要求略有不同。现在还是有一批和我一样来自经典电影时期的电影人,恪守了一种把电影当成文化甚至宗教来去信仰和表达的电影人。”陆川觉得,每个导演都有选择自己成为哪种导演的权力。虽然像“知识分子型导演”这样的人可能越来越少,但是正是有了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和全球化的映衬,才显得他们的这份坚守,更难能可贵。

评《归来》:

沉默的呐喊也是一种力量

在乐视峰会上,除了宣布陆川的加盟,另一个热点就是“同门师哥”张艺谋带来的《归来》片段首次与观众见面。电影《归来》是根据严歌苓的小说

《陆犯焉识》改编,关于这部小说,陆川还差点和张艺谋“抢”起来。若干年前,陆川也看了这本小说,他很喜欢,于是马上请他的助手与严歌苓联系,希望买下这本小说的改编权,但是从秘密渠道得知版权已经卖给了张艺谋。“我当时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对张艺谋蛮肃然起敬的。因为在商业大潮里,导演可以选择拍很多片子,但是他却选择一个这样的题材,真的让人肃然起敬。”

在看完电影之后,对中国电影的体系和管理有亲身体会的陆川,对张艺谋有了新的认识。“很多人批评这个电影没有力度,特别是当下的年轻观众未必能意识到一个‘爷爷辈’的导演,他到底在拍什么。但是我觉得在中国,这是对人性的扭曲的这种制度的呐喊,即使是一个沉默的呐喊,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呐喊。虽然只是冰山的一角,露得比较少,但是它的火焰埋藏在冰面以下。”陆川自诩是个酷爱历史的“历史控”,“文革”这段时间中国发生的大事,他虽然不是了如指掌,但内心还是很有触动,在陆焉识在桥上被劳改队抓走的那一段,陆川的眼泪就下来了。

即使如此,读了原著的陆川还是觉得影片结尾充满了遗憾,“我希望这是一个‘直给’(电影专业术语,表示“直接地”)的方式去讲述这段历史,因为我最喜欢的陆焉识在西北劳改的那一段是没有的,这也是这部小说最有意思的地方,而不是那么的曲笔(电影专业术语,表示“委婉地")。特别是在结尾的时候我觉得意犹未尽,很多东西没有讲透,可能这是导演的追求,但是我自己觉得很不过瘾。

陆川曾经用一个比喻导演的创作生命,他说,每个导演就像火箭一样,有加速就有坠落,这是必然的。那么,在陆川的心目中,现在的张艺谋处于一个什么阶段?陆川说,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改变了他一生的梦想,正是因为少年时期看了这部电影,他把电影当做一生的爱好。从《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一直到《活着》,陆川把这个时期的张艺谋称为“高歌猛进”时期,从《英雄》之后张艺谋转型做商业片也创建了一个时代,“我有点把握不住他的脉了”。《归来》之后,陆川觉得他的创作热情值得尊敬,但是他更希望张艺谋能拿出像《活着》那个时期“那种炙热的,不顾一切的,‘直给’的,刚烈的,更有力度的表达”。

敏感片不是禁区

在刚刚结束的戛纳电影节上,与陆川同为“第六代”导演的贾樟柯担任了电影节评委会成员,但是他的电影《天注定》却不能在国内上映,像这样的

“敏感题材”在陆川看来并不是禁区。“我之前的

《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和《王的盛宴》,都是在正视历史和当下,所以我自己对电影的信仰已经通过我的作品有所展示。”在陆川看来,拍这些电影没有什么问题,国家也应该允许电影人拍这样一些电影。

陆川一直强调他希望拍一些给中国人看的电影,但是他发现,每一个导演也存在视野误区,也就是导演自身关注的题材可能与别人的关注视野不一样,这也就是作者电影和商业片的区别。

陆川一直准备好了一个剧本是以新疆为题材的,这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文艺片,但是在观点上又挺有争议的片子。“其实与张昭结缘就是因为这个以新疆为题材的剧本,他太喜欢这个剧本了,我们商量的结果就是先拍一两部挣钱的戏,他再不顾一切地支持我去拍这个片子。”陆川和张昭把这件事看做是“一定要办的事儿”,但是这并不是他们想象的这么简单,因为这个剧本“不仅仅沾了新疆,还沾了‘文革’和维吾尔族,基本上把所有现在最敏感的词儿都纳入一身”。陆川的直觉是,“这个戏现在要是报上去也批不了,另外一个就是这个戏也便宜不了,一上来就花乐视的钱也不好,所以就先做一些在市场上和个人表达上都比较平衡的作品。

有人说,陆川身上的争议和新疆人一种“死不罢休”的个性有关。当我问陆川这个问题,一开始,一向思路清晰的陆川没有正面回答我。陆川把世界上的与电影有关的人分为这么三类:一类是做电影的人,一类是欣赏电影的人,一类是分析电影的人。他把自己归为单纯地只做电影的那类人,他也不想去解释,“我的生活特别简单,你看我的时间表,除了电影就只剩下吃饭和睡觉了”。陆川说,人的一生这么短暂,希望能够做几部证明自己曾经活过的作品。

“我在看别人的电影的时候是会着急的,因为他会把他的生命用他的纪录和表达留在了历史里,如果这种表达和记录是没有价值的话,即使拍了一百部作品,我也不会觉得这事NB。”

但是换句话说,陆川却不认为一定要拍揭露性电影才是能够被人记住的唯一的渠道,那只是一种单一的东西,而电影却比这博大得多,甚至像宇宙一样包容一切,包括它的美学、语言、史观和呈现方式。

“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地方需要做出尝试。即使像《阿凡达》和《地心引力》这样的商业大片,也有类似于3D制作这样的技术需要我们去突破,这种2D空间向3D空间的转化在我看来都是很迷人的。”正因为陆川对电影的执着,让他一直活在一种焦虑感中,他表现出来就是一种“死不罢休”的个性。

“这可能和我是新疆人有点关系,因为一旦你出生在新疆,就决定了你不是北京人,也不是上海人,你到哪儿,人家都觉得你从新疆出来(笑),就像一个标签一样,就是一个‘巴郎子’(维吾尔语的小伙子)。”

Q&A

《华闻周刊》:最近看了哪些影片?哪一些令你影响深刻?

陆川:我前年看了青年导演张猛的《钢的琴》,我觉得这个导演真棒。我还看了一些其他电影,但是还没看到什么能在灵魂上一把把我拿下的电影,近年在国际上特别伟大的作品也挺少。现在作品多了,反而不太容易出好作品了。

《华闻周刊》:你最近有没有特别想合作的演员?在一些新生代演员中,你有没有看好的演员?

陆川:演员还是出了一些好演员,我也希望和他们合作。像《致青春》里的杨子姗我觉得挺棒的,那女孩儿我觉得挺有未来的。我和很多演员走得比较近,我更多看到的是演员的成长,演员在作品中有一种非常大进步,这种进步不是体现在自信上,而是对角色的把握和深入度上,可能他们的阅历也到了一个阶段,一下能进入角色的内心。像看《风暴》中的姚晨,我觉得她有一种让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一名艺人,姚晨在品行、道德上都很棒的一个人,说实话,她以前的作品不会让我觉得很叹服。在《风暴》中,姚晨戏份并不多,但是她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演员也好,都到达了一个成熟期,她的表演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很高兴地看到大家都在进步,都在默默地努力,我很高兴看到这点。

《华闻周刊》:你自己是从一名电影爱好者成功转型为一个导演,当你看到有才华的青年导演时,有没有想扶持他们的想法?

陆川:我一直希望能做这个事。去年我们投了青年导演五百的处女座《脱轨时代》,投了大概1700万,这部片在今年三•八发行。今年我们还会找一些青年导演去支持他们,因为这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事。现在新导演机遇很多,他们想拍片的话,微电影或者小电影都可以,甚至有很多投资几千万、上亿的大电影,就是一些从来没有拍过电影的导演直接上手就拍了。

我自己希望帮助一些个性比较鲜明,表达比较符合我自身趣味的年轻导演。电影圈不光要有一些乖乖的,听话的,能干行活儿的,也要有一些调皮捣蛋的人来搅搅局。能够出一些叛逆色彩的作品的导演,我比较喜欢支持这样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