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楠
1980年生人,从出道至今入行已有27个年头,六岁时曾因参演琼瑶作品《六个梦》而为观众所喜爱。1999年,从演员转为影视后期制作后,以自己近20年的音乐基础和影视制作的经验曾为2000于部影视广告担任剪接工作及后期总监,开拓中国电影预告片市场,为多部大片剪制作预告片,得到向华胜,张艺谋,高群书,陆川等导演极高的评价。目前为北京追踪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主要预告片作品有:金陵十三钗、三枪拍案惊奇、无人区、警察故事、北京爱情故事、云图(美国)、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画皮2,最爱等六十余部电影预告片。其中,金陵十三钗预告片获得第13届美国预告片大奖(Golden Trailer Awards)及最佳外语片画面效果奖提名,画皮2预告片获得第14届美国预告片大奖金拖车奖及最佳外语片画面效果奖。
《华闻周刊》:是什么让你选择进入电影预告片制作这个行业?
魏楠:我开始做电影电视和广告的后期剪辑是在十五年前左右。起初,我一直在做广告和电视剧,电视剧还有电视栏目的片花,然后一直做到了2008年。2008年的时候,因为我一直在从事相关的剪辑工作,有一个电影找我做电影的宣传片,而不仅仅是做广告和片花。因为这个机缘巧合,我就开始做预告片了。在这之前,做片花和预告片的人很多,但是国内的预告片制作没有一个和国际接轨的概念。从这部电影开始,我们试图与海外发展结合,新做了一套与海外市场和发行接轨的预告片形式。这是第一次用我们这些做广告和策划的人去包装一部电影。
《华闻周刊》:一般而言你怎么确定预告片的内容?是自己确定还是需要和导演商量?
魏楠:预告片的内容一般都是自己去挑选,去剪辑。首先,导演既然找我来做电影预告片,就对我有一种基本的信任。此外,导演往往认为自己不能完全客观地去看电影营销这个东西。因为电影艺术和电影营销是两个概念。所以目前为止,都由我来确定预告片的内容。
《华闻周刊》:一般你们花多少时间做一个预告片?
魏楠:一部电影的预告片基本上要耗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
《华闻周刊》:你怎么选择合作的片子?是有所挑选还是照单全收?
魏楠:基本上我们不挑导演,有活儿就接,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代表公司的商业性行为,没有挑剔的余地,毕竟我们公司四十多个人都从事这项工作。目前,我们公司基本上拿下了中国电影市场百分之七十的预告片制作工作。
《华闻周刊》:从个人剪辑到如今的追踪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你的公司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魏楠:我的公司是从09年开始真正发展,之前的预告片剪辑工作都是我的个人行为,和工作室没有关系。成立这个公司是因为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特别快,票房也走得很高,预告片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说,我们整个人员的发展和公司的运营都是跟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去走的,所以发展得比较顺利。
《华闻周刊》:能不能谈一谈你们在预告片制作过程中的分工?
魏楠:在公司里,我负责创意和制作。可是说,这些预告片的创意基本就来源于我一个人。其他的制作人员主要分为剪辑,音乐,特效三个部门。每一个部门大概都有七到八个人。除了制作人员以外,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我们还有四个管理团队的人:一个CEO,其他三个负责后期统筹。这就是我们的大致分工。
《华闻周刊》:你对目前中国的电影预告片市场怎么看?
魏楠:我认为目前中国电影预告片市场的恶性竞争比较严重,这种恶性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是挖人,第二个是以超低的价格甚至免费的价格来糊弄客户,这样的现象非常常见。
《华闻周刊》:作为一个预告片制作人,你曾经说过自己是把预告片作为一种“电影商品”来营销。你是怎样营销这种“电影商品”的?
魏楠: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电影预告片用性和暴力来招揽观众,但是现在,随着西方电影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中国观众已经对性和暴力见怪不怪,不感冒了。现在中国电影在视觉上的营销买点还是在于题材和演员,这几个元素比较重要。
《华闻周刊》:你提到了电影市场的营销卖点,你是怎么把握观众的兴趣的?
魏楠:我虽然是一个从事电影相关专业的人,但是我平时的生活不跟电影业内人士接触太多。正是因为这样,我往往可以听到真正看电影的,作为观众的一些业外人士的声音。通过这些人的意见和看法,我再去考虑我们在电影宣传上怎么去做。
《华闻周刊》:对海外电影市场兴趣大吗?
魏楠:海外电影市场对于我来说是正在进行时。我和我的公司已经剪辑制作了数十部国外的电影预告片,今后也还会继续从事海外电影的预告片制作工作。
《华闻周刊》: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何展望?
魏楠:其实我最期待的是中国的电影越拍越好。目前我国电影在数量和票房上都有所进步,但是在质量上的进步很少。我认为预告片毕竟还是依托电影存在的,只有当中国电影越拍越好了,我们的预告片才能越做越好。希望未来的中国电影能够有所进步,让我们制作出更好的预告片。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