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运动领袖向警予 向警予,(1895年9月4日-1928年5月1日),中国湖南溆浦人。1903年,向警予入小学学习,在县城开女子入校读书之先例。1911年辛亥革命后,向警予由湘西到长沙,先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周南女校读书。上学期间,她关心国事,当得知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定后,她和长沙的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演讲,唤起同胞们救国救民的热情。 1918年,向警予参加毛泽东、蔡和森领导的“新民学会”;1919年她与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工学世界会,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和第一任妇女部长。1923年领导上海丝厂和烟厂的女工罢工。1928年3月20日因叛徒出卖在汉口法租界被捕,敌人对她进行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于同年5月1日被反动派残酷的杀害,年仅33岁。 向警予是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被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中国江西德安人,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于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论述的结论。但在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从对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自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于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在袁隆平参加工作五十多年以来,他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