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设计 / 明振江:中外合拍的电影更要“合拍”

明振江:中外合拍的电影更要“合拍”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电影体制改革向纵深拓展,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电影产业。当时,在中国电影的票房中,好莱坞电影占据了四分之三,中国银幕上卖座的国产片寥寥无几。十多年过后,中法合拍影片《勇士之门》、中加法合作的《绝命逃亡》、中日韩合拍的《太平轮》、中美合拍的《飞虎月亮花》等多部大型合拍片项目顺利签约,却鲜有中英合拍的电影。

不过,英国首相卡梅伦于2013年访华期间,已明确表明英中两国电影业共同拍片的意愿。在第六届欧洲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期间,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执行理事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明振江接受了《华闻周刊》的专访,并深度阐述了自己对于中英电影合拍的看法。



《华闻周刊》:知道您过去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长,现在出现了很多民营影视企业,国营电影厂肯定多少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有没有考虑过革新?

明振江:这是目前的一个发展大趋势。所有制和文化的多元化,决定了这样的趋势。中国电影产业之所以发展这么快,是因为大量的民营、个体与合资的制片商的崛起。创立于建国初期的传统四大国有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他们在目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十多年前在我担任八一厂厂长的时候,中国电影就已经开始改革了。那时候电影市场不再是国有老厂互相竞争,新兴的民营个体、海外合资的电影制片机构也加入竞争,比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和乐视影业。重视市场需求,考虑观众口味,这样的考虑促进了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面对这样的大环境,一些电影产业的国有企业在政策的引导下进行改制、重组,其中就包括中国目前最大的国有电影制片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也包括八一电影制片厂。十年前中国年产电影不足100部,但现在已经达到每年接近800部,票房从过去不到10亿人民币增长到280亿人民币,银幕数从早前不到2000块增长到26000多块。所以说异军突起,市场巨大。


《华闻周刊》:“70年代放电影,80年代发电影,90年代管电影,21世纪拍电影”,这是观众对你从事电影工作的总结。请问这些经历对你拍电影有怎样的影响?

明振江:这句话差不多是我整个电影人生的一个总结。我对电影产业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也更希望自己能看到有更多的中英合拍电影走上银幕,特别是在中国合拍片政策逐渐放宽之后。一方面,欧洲电影市场资金瞄准了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项目方可以通过合作,借助欧洲电影界人才技术规范的制片流程的优势,提高影片质量,提高影片多元化内涵,丰富影片推广和发行渠道。

《华闻周刊》:现在总说中外电影合拍,如果国内拍一个以主旋律为主题的影片如何与国外合作?

明振江:国际合拍是一种形式。目前中国国内的合作已经非常多了,往往是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中外合拍也越来越多,比如好莱坞看中中国的市场,在其电影中加入中国元素。我们这边认为真正的合拍,是以中国的创作主体、投资主体和演员主体与国外合作。以主旋律为主题的影片如何进行国际表达,让国内外观众接受,这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中国电影人也将不断探索,融入中国智慧,相信我们的电影人能做得更好。


《华闻周刊》:欧洲电影机构看中中国电影的哪方面?

明振江: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所以欧洲电影机构首先看中的还是中国的市场。但怎么样进入这个市场,如何进行多元化表达,我认为这些欧洲电影机构还是有自己的考量。总体来说,他们都已经抛弃浅层次的表达,更注重文化交流,力图通过电影表现人文关怀、哲学思考和文学价值等内容。


《华闻周刊》:现在中国与国外的电影机构合作,参加各国电影节,中国电影走出去走到哪一步了?什么程度?

明振江:这一点中国电影人还需要继续努力,目前针对“走出去”,我们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电影节本是一个宣传平台,虽然中国电影在世界各大电影节,比如欧洲的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都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奖项,但是目前中国的电影还是仅仅限于参加电影节的节展,没有进入国外的主流电影市场。参加电影节是一种形式,让大家知道中国的电影,但如何赢得更广泛的观众群,还是需要中国电影人努力,拍摄出更多跨文化的电影。


《华闻周刊》:中国电影票房高,但往往集中在小成本喜剧电影上,习主席也说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作为电影人,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明振江: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确实具有重大意义。包括电影在内的文艺作品,要为人民服务,为观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目前那些以娱乐搞笑、戏说调侃为风格的小成本电影,虽然有票房,但不会长久。文艺作品不能做市场的奴隶,文艺工作者不能双手沾满铜臭。真正好的电影还是要讴歌真善美,走入人们的心灵,制作主体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华闻周刊》:未来对低成本的电影会有所限制吗?

明振江:这个不会。政府不仅不会限制,反而会鼓励。就算是好莱坞,也是以低成本电影为主的。另一方面,限制这种类型的电影也会对电影市场的多元化产生不利影响。不过,只要制作主体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能够更好地遵循电影艺术生产的本体规律就可以。毕竟中小成本电影一旦做好,便大有市场,潜力充分。


《华闻周刊》:曾经有一个香港的电影制作人认为,虽然大陆电影票房如此之高,但真正赚钱的电影人却是凤毛麟角,所以繁荣是一种假象。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明振江:香港电影娱乐化程度很高,这种观点不能片面评价。一方面,目前的确有很多香港电影制作人来到中国大陆“淘金”,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润。当然也有一些香港人投资失败,但赚钱并不是假象。另一方面,真正理解电影艺术精髓,抓住观众的心,同时获得经济利润的电影,确实比较少。“繁荣”不仅仅只是票房好看,更重要的是电影市场真正发展了,真正推出了高品质的电影作品。


《华闻周刊》:香港电影北上,遭遇过水土不服。那么中外电影合拍挑战或许更大?中国电影人已经准备好了吗?

明振江:中国南北文化存在差异,电影作为文化产品也确实难以回避水土不服的问题。市场对跨文化的优秀电影需求量很大,但拍摄这种电影也在考验电影制作人的智慧。对于中外合拍电影,挑战与机遇并存才是现在的情况。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