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4日,当一条“华为5亿(人民币)伦敦奥运大礼遭拒”的消息跃居国内各大新闻网站的醒目位置后,一片哗然。铺天盖地的关于华为“热脸贴了个冷屁股”的评论淹没了对事件深层次透视的声音。
然而,根据《华闻周刊》从伦敦市交通局(Transport for London)、华为中国总部和欧洲无线产品管理部等各方交叉采访到的消息,华为并未被伦敦方面拒绝,而伦敦地铁无线通讯项目的谈判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而在商言商的华为“献礼”也绝非有去无回的慷慨捐助。
(本报记者:范慧勇;本报特约记者:高丽莉)
为此,《华闻周刊》从事件最初紧跟各方动态、全方位采访、为读者提供此事件的全景。
“华为遭拒”扑朔迷离
2月24日,当这一系列消息传到中国国内时,不知从哪个环节变成了“华为5亿伦敦奥运大礼遭拒”的新闻。
2月20日出版的《星期日泰晤士报》曝光了华为愿意提供价值5000万英镑设备参与伦敦地铁无线通讯服务竞标,并希望赶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前完工以做“奥运献礼”的消息,随后英国和国际各大媒体争相跟进。
英国《金融时报》当天从项目财务的角度报道称,根据计划,华为考虑先期大幅度亏本让利的方式提供无线通讯设备作为伦敦地铁无线通讯项目的设备提供商。华为希望通过为伦敦地铁提供无线通讯设备,并赚取设备维护费,从而进一步赢取更多英国订单等。预计整个项目投入为1亿英镑,而华为的设备让利约为5000万英镑。
为了竞标获得该里程碑式的项目,华为寻求和另外一家国际电讯公司Thales SA联合参与竞标的。其中华为将提供设备,由Thales公司负责安装和维护,然后由英国本土的移动服务商比如Vodafone 、O2等负责终端用户的手机通讯服务。
如果进展顺利,该项目的参与各方希望能够在今年4月达成协议,并在2012年3月伦敦当局禁止任何非紧急的地铁工程项目之前完成设备安装,以期能够在伦敦2012奥运会期间为用户提供服务。
伦敦地铁将开通手机服务的消息一出,英国国内哗然。据英国手机对比网站 www.GoodMobilePhones.co.uk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英国民众认为地铁是当前惟一不受手机铃声干扰的净土,并希望保持现状而反对伦敦地铁开通手机信号的提议。该调查并未设计民众对华为商业行为的评判。
2月24日,当这一系列消息传到中国国内时,不知从哪个环节变成了“华为5亿伦敦奥运大礼遭拒”的新闻。尽管该消息表述了项目仍在进行中,但华为“热脸贴了个凉屁股”的评论铺天盖地地淹没了这项正在进行的商业谈判。
否认“遭拒”华为仍在争取
据《华闻周刊》采访到的华为总部的另一位内部人士称,伦敦地铁项目仍在在竞标过程中,实在谈不上 “遭拒”。
在接受《华闻周刊》采访时,主管伦敦地铁的伦敦交通管理局、华为公司中国总部和欧洲无线产品管理部分别表示该项目正在谈判中。
2月24日,在国内传出“华为遭拒”消息的第一时间,《华闻周刊》采访到了华为公司欧洲无线产品管理部的一位高级经理,该经理否认了竞标被据的传闻,并表示项目正在谈判中,不便于透露更多细节。
在接受《华闻周刊》采访时,华为公司中国总部宣传部一位拒绝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华为确实在参与该项目的竞标,但是在伦敦官方公布结果之前,不予评论。”
据《华闻周刊》采访到的华为总部的另一位内部人士称,伦敦地铁项目仍在竞标过程中,实在谈不上“遭拒”。该内部人士透露,华为只是该项目的候选竞标者之一,其他能够有实力进入候选的不外乎爱立信、诺西(诺基亚西门子)等公司。而英国媒体则称,华为是惟一接受邀请的设备提供商。
伦敦交通局的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华闻周刊》采访时强调:“当局正在和一系列的设备和服务提供商们进行谈判。”至于华为的招投标结果何时揭晓、地铁手机通话服务何时开通等问题,该发言人口风很紧,称此事过于敏感,目前还不便于讨论。
在随后发送给《华闻周刊》的一份声明中,伦敦交通管理局重申了“目前谈判仍在进行中。”
尽管华为总部一位内部人士称“华为遭拒”的报道并不会对伦敦地铁项目竞标产生实质性影响。相比之下,华为更担心英国方面保守势力的阻挠与干扰,希望纯粹的商业行为不被政治化。
“狼性”献礼谋长利
事实上,华为经常采取这样的价格竞争战略,只是到了国际市场上,这一策略“听起来”会显得更为敏感。
国人热议的核心除了华为“遭拒”的悲情之外,还集中在约为5亿人民币的所谓“2012伦敦奥运会献礼”的财务忧虑。
根据《华闻周刊》采访到的华为总部该内部高层讲,所谓的“免费赠送5亿人民币的伦敦奥运献礼”行为,本质上是华为的商业策略。
据这位内部人士称,作为一家国际大型通讯设备商的华为,以超低价格接下一个大单并不意味着亏本。因为通过后期的设备更新、维护服务等,华为足以获得长期的利润回报。“这也是华为在业界颇为著名的‘狼性文化’的体现之一。”
而早日在伦敦地铁实现手机通话和无线上网等服务,是伦敦市长约翰逊(Boris Johnson)力推的政绩项目之一。然而,面对英国中央政府和伦敦当局的财政紧缩,交通当局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据伦敦交通局发言人对《华闻周刊》表示:“考虑到当前伦敦交通局的财政预算压力,任何为地下铁路网络提供无线通讯的方案都将由无线运营商融资进行,从而使地铁乘客或纳税人避免承担任何额外成本。”
事实上,华为经常采取这样的价格竞争战略,只是到了国际市场上,这一策略“听起来”会显得更为敏感。
至于“5000万英镑”的数额是否准确,该内部人士表示这些数据都是在保密内容协定内的,不能做任何透露。
由于华为进军美国市场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干扰,因此该公司在欧洲和英国的一举一动也被置于媒体的风暴眼,这对中国公司 “走出去”的战略将会产生何种影响,《华闻周刊》将长期为读者关注报道。